農業農村部答21:目前秋糧長勢總體上正常,今年已有慶豐收基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8月29日上午,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總體安排和籌辦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在發佈會上,南方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題是“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請問如何理解和展現這一主題?

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迴應表示,“慶農業豐收”可以從兩個“來之不易”來理解。

一是豐收來之不易。今年夏糧生產克服了局部較重的旱情、洪澇等影響,實現了穩產豐收,是僅次於去年的歷史第二高產年。早稻產量570.3億斤,比2024年增加6.8億斤,增長1.2%,早稻畝產首次突破400公斤,總產和單產均提升。前期部分地區遭遇乾旱和洪澇災害,但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民有力有效地防災減災救災,再加之近期降水極大緩解了旱情,目前秋糧長勢總體上正常,爲奪取全年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成績來之不易。經過5年努力,脫貧地區和其他地區的發展差距、脫貧人口和全國農民的收入差距在持續縮小,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的成績,守牢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豐收節就是要用實實在在的成果,禮讚豐收,分享喜悅,讓農民羣衆擁有更多更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我們已經有了慶豐收的基礎。”雷劉功說。

雷劉功表示,“享美好生活”蘊含着農民深切的願望。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更現代、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幸福。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的最後一年,“享美好生活”有了更具象、更生動的體現。

雷劉功進一步從三個層面進行解讀。一個是物質層面的滿足。脫貧攻堅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數千萬貧困人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吃得更營養、穿得更體面、用得更方便”,這些農民的期盼變成現實和日常,這是享美好生活的基礎。

二是精神層面的富足。脫貧攻堅重塑了鄉村的精氣神,貧困羣衆從“要我脫貧”轉爲“我要致富”,內生髮展動力被有效激活。現在鄉村不僅有整潔的村容村貌,更有鄰里之間互助的新風尚和文化活動的新氣象,這是享美好生活的精神昇華。

三是社會層面的和諧,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這是享美好生活的願景。

雷劉功表示,今年農民豐收節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組織一批爲農服務和慶祝活動,把農業需要、農村需求、農民關注的政策、技術、信息、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賽事、農事體驗、非遺展演等慶豐收活動,充分展現和美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文脈鄉村的勃勃生機,讓大家真切感受到美好中國、美好鄉村、美好生活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