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與李希貴相比,我們很多人只是在折磨孩子

全文長 37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分鐘

“與李希貴相比,我們很多人只是在控制孩子甚至是折磨孩子。我們,也包括曾經的我。”——這句話,是我昨天參觀李希貴的北京第一實驗學校後說的。這句話很可能會讓人不舒服,但我認爲很現實。

從十一學校退休後,李希貴校長又在經營一所全新的學校——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第一實驗學校是公辦九年制學校,2023年九月開辦,就近劃片招生。

(上圖:一年前,李希貴一見面就調侃我。)

(上圖:我們見面,一邊擁抱,一邊調侃。所以被偷拍了。)

【一 李希貴在看孩子們造船】

昨天下午2點半,走進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時,李希貴校長在看着幾個孩子造船。遠遠地看到我來了,他跑過來,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一開口,他就說:“沒變,普通話一點也沒變。”

“哈哈,我來了,你就有自信了。全國人民都知道,我的普通話倒數第一名,你倒數第二。我們的普通都不能有進步,進步了,大家就認不出來了。”我回答他。

大家哈哈大笑。

我給看着我們笑的人講了一個故事:一年前,李校長請我到十一學校講課,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你來了,今天的普通話就有人墊底了,我就不是倒數第一名了。”

(上圖:造船)

笑完,李校長帶着我們去看那四五個人造船。一開始,我以爲是一個小型造船廠。因爲船是一條快造好的真船,有八九米長,木頭的。幾個人揮舞着砂輪在打磨。是幾個十多歲的孩子,只有一個是成年人,像是帶學徒。

李校長告訴我們,造船的那幾個孩子就是學校的初中學生,那個成年人是老師。他們造的船是真船,是漁船。成本花了3萬多,他們希望賣到5萬,想賺錢。船快造好了,正在找買主呢。同行的張敬安校長說:“我是微山湖的,那裡漁民多,我幫你們找買主。”幾個造船的孩子呼啦一下圍住了張敬安,要加微信。李希貴認真地對他們說:“你們就找張校長,要給他回扣哦。”

【二 一樓全是藝術空間】

第一實驗學校的教學區(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稱“教學區”)是一條長廊把5棟大樓連在一起。從外觀上看像學校,走進裡面,一點都不像學校。根本就沒有傳統的教室,也沒有什麼規範的制度、“三表”之類。

(上圖:第一實驗學校的走廊)

負一樓(他們叫“X樓”)是運動空間。一樓全是藝術空間,應該超過兩千平米。各種作品密密麻麻,堆山似海,各不相同。二樓是計算機、機器人空間。三、四、五樓是教師工作室(下文介紹)。

李校長說:“在這裡孩子們的作品也是產品,都要能賣出去。賣出去纔是他們的作品的價值。孩子將來面對的是生活,不學會如何賺錢,怎麼生活?”

果然,我們就遇到向我們“推銷產品”的孩子。輕鬆、稚氣,還老練。

我問這個孩子:“你每天要在這裡玩幾個小時?”

“一兩個小時吧,要看心情。”孩子的回答很坦然——要看心情。

在一旁的一位年輕老師告訴我們,這裡的課程也是孩子們自由選的,有些孩子學某一門學幾天就不學了,他們認爲不適合、不想學,都可以放棄,然後又去選別的。都體驗一下,就找到自己喜歡的、適合的了。

我看到一個初中孩子拿着一本雜誌興致勃勃地向我們介紹,我便說:“送一本給我行嗎?”孩子說:“不行,要掃碼。”我掃了20元,孩子把他們自己編輯的雜誌交給了我,高興地走了。

【三 “我哪有什麼理念”】

“李校長,您的辦學理念真好......”

“唉,我哪有什麼理念。”沒等旁邊的人把話說完,李希貴開口了,“我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只是把別人說過的思想、理念在落地,在做。”

我插了一句:“也有人問過我的什麼辦學模式,辦學理念。要複製。我也是這樣回答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孔夫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講過了。‘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等高大上的理念天天有人講。只是吹夢想的人多,做真教育的少。”

李希貴校長說:“當老師只有一個條件——愛孩子。其他的花裡胡哨的不需要。孩子最敏感,你愛他或者是假惺惺地愛他,他都感受得到,並且會立即做出反應。教育學首先是關係學,管理學也是。哪有什麼家校關係?——家校關係就是師生關係。老師對孩子好,家校關係哪有不好的道理?”李校長接着一聲長嘆:“——唉,現在,哪有什麼孩子?都變成工具了。”

(上圖:遇到美女網友了。)

【四 遇到好幾個網友】

五樓的所謂教室,其實都不是傳統的教室。不大,40來平米,全景玻璃門、玻璃窗,從走廊看裡面一覽無遺。

每一間“教室”都是教師個人的“工作室”。這就是學生選課走班的教室。聽一位老師說,下課時間只有5分鐘。學生就用這5分鐘走班。5分鐘時間要從一個教室找到另外一個教室,時間確實很緊。但學生上廁所是可以隨時離開教室的,不用向老師請假。

我走進一間工作室,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教師一下子就站起來,她問:“您是醜小鴨中學的詹大年老師吧?我讀過您的很多文章,聽過您的課。很早就關注您的公衆號了。我們學校還有一些老師也聽過您的課呢......”(上圖)

在這如高山流水的教育高地,遇到粉絲,一下子距離就拉近了。突然感覺自己沒有那麼猥瑣了。

這位英語老師告訴我,這一間就是她個人的工作室,老師是固定在這“工作室”不動的,學生來選課。這所學校老師的工作確實忙不贏,但很有幸福感,也很具挑戰性。

(上圖:第一實驗學校的師生攝影作品展,主題《我和我的老師》)

走廊上,一位同伴在和一位年輕老師聊到“詹大年”。年輕老師說他早就知道雲南有個醜小鴨了。

他向我介紹,他姓潭,雲南建水人,原來在央視工作。在這所學校教攝影,兼職的,奔着李希貴而來的。看到孩子們開心,自己每天也很開心。感覺在第一實驗學校工作很有價值。他和我約定寒假一定去醜小鴨,因爲他一直想有個機會去醜小鴨看看,沒想到機會來得這麼快。我承諾帶他吃宜良烤鴨。

能在這裡遇到雲南人,突然感覺這個雲南人好有出息。

【五 走班制的樣子】

五樓的每一間教師“工作室”的名字都不一樣。“某某閣”“某某齋”“某某坊”“某某堂”......這些稀奇古怪但又很雅緻的名字都是學生取的。儘管是主人是教師,但命名權卻給學生了。

每個工作室都有一體機,還有移動白板,桌凳也是可以移動的。任何一塊移動白板上都是各種文字和圖案。

這裡沒有一處乾淨的牆壁,沒有一塊乾淨的玻璃,沒有一片乾淨的地面。這裡的“不乾淨”,不是髒的意思,而是每一處都被佔用了,其功能早已經不是本來的面目。

比如,玻璃。玻璃門窗全是落地的,玻璃很大。每一塊玻璃上,或者貼着紙,或者掛着卡片,或者纏着繩子,或者直接寫滿了五顏六色......

走廊上也是,各種各樣的書籍,各種各樣的桌子、凳子,各種各樣的儲物櫃,各種各樣的花草。連走廊的地面上,也貼着各種各樣的字和畫。

走進這裡,每一處都會讓人好奇,想要探個究竟。

【六 論壇 沙龍 會議......到處招兵買馬】

“阻礙青春期我們和異性成爲朋友的‘那幾面牆’是什麼?”這是孩子們的研究課題。公佈在牆上。

我在好幾處見到“第三屆同伴關係論壇”的廣告。七年級全體學生籌辦。

在一張標有“給空間取名有什麼意義?”的大紙上,貼着10多種答案。這裡是“問題牆”的地盤。

在一塊玻璃隔牆上,赫然寫着“漢字英雄徵集令”幾個紅色大字。下面是幾行小字:看拼音寫漢字。正確認讀。目光如炬找錯字。根據意思寫詞語。從九宮格中拼成語。一眼識破誤用詞。等等。

還有幾個孩子,正在忙着弄“樂夜星河音樂節”的廣告牆。我一看音樂節的時間,12月31日,還早呢。

這裡不見整整齊齊的課桌,沒有畢恭畢敬的學生。這裡隨處都是學生的天地,幾乎看不到老師的痕跡。

【七 孩子們自己下廚】

在一間封閉式的操作間裡,隔着玻璃窗,我看到五六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裡面幹活。

40多平米的大房子裡有冰箱、竈具、碗具、油鹽調料,甚至竈臺上還放着電腦。

那幾個孩子都圍着圍裙,有模有樣,像是廚師帶的小學徒。(上圖)

那確實是孩子們在做飯,也是上課。是真做飯,也是真上課。

我想,李希貴這麼設計課程,其實很大膽,也很簡單。

其實抓校園食品安全本來就是個很簡單的事,讓孩子們真正參與經營,讓家長真正參與管理。不就行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還用得着別人去“很抓”嗎?

【八 手機休息站】

在很多地方,我看到擺有放手機的架子。我也看到孩子們有拿着手機的。

我在和李希貴校長談到孩子們如何用AI時,李校長說:“這個校長沒有必要去做過多的研究。AI只是一個工具,每天都在變。讓孩子們去玩,讓老師們去用,就行。他們自己會知道怎麼弄。手上有手機,孩子們自然就會了。不用教。”

可以肯定,在第一實驗學校,手機是孩子們的學習工具。

至於這個學校是如何管理學生手機的,我沒有去了解。因爲我覺得沒必要去了解。

【九 那幾個就奇怪的箱子是用來交作業的】

“我需要幫助的”,“我比較滿意的”,“我想要挑戰”,是三種作業箱子。孩子們把自己的作業按照這個分類交在相應的箱子裡。老師們打開箱子,就知道孩子們的學習特點了。每個孩子都被看見。

在李希貴的第一實驗學校待了半天,感覺自己像是多活了10年。也突然對未來10年的教育,未來20年的教育,未來30年的教育充滿幻想。

我想,如果我們不拿規矩去嚇唬孩子,不拿權威去壓迫孩子,不拿刷題去折騰孩子,不拿分數去評判孩子,每個孩子的生命都將活蹦亂跳,每個孩子的眼神都將從容自如。那麼,這樣的學校,多好。

“當老師只有一個條件——愛孩子。”李希貴說的這句話,就是李希貴的教育經典。

如果愛孩子,就會想方設法滿足孩子。

如果只愛自己,就會想方設法搞定孩子。

——2024年12月13日初稿 2025年3月10日重發

【說明:本文信息沒有經過第一實驗學校覈實】

(作者|詹大年 昆明醜小鴨中學校長)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詹大年私號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爲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