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沸騰、發債量破紀錄!專家點出美公債年底常見季節性漲勢

今年全球債券發行量暴衝,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路透

彭博彙編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債券發行量暴衝,截至週三已飆到5.94兆美元,創歷史新高。以往發債主力多是金融機構與填補赤字的各國政府,但今年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等科技巨擘接連發行鉅額債券的推動下,通訊服務業一躍而成市場焦點,其發債總量較去年大幅增加三分之二。

這波發債熱潮,出現在全球信用風險指標處於2007年以來最低水準的環境下。儘管發債量大爆發推升了企業發債利差,但市場搶購使債券供不應求、推高價格,帶動投資人今年總回報率接近7.5%,是五年來最佳表現。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美國公債經常在年末出現的季節性上漲行情:歷史數據顯示,自1970年代美國改以公開拍賣方式發行公債以來,11月與12月的合計回報率,幾乎穩定高於全年任何其他連續兩個月的組合。

然而,這種季節性規律的成因令人困惑。2015年刊於《Critical Finance Review》的一篇研究曾嘗試從總體經濟週期、風險變化、天氣、股債交叉避險、投資人情緒、公債供應與拍賣時程等角度尋找答案,都沒能完整解釋。

最終找到相對合理的線索是,投資人的「風險厭惡程度」可能隨季節變化。部分投資人可能受到「冬季憂鬱症」影響,情緒低落、風險承受意願降低,而轉向避險性資產,推升公債價格;等到春季來臨、情緒回穩,風險偏好回升,公債價格隨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