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波動加劇 債券基金還有投資價值嗎?
本報記者 顧夢軒 夏欣 廣州、北京報道
近期,在股市一片沸騰的對比下,債券市場波動卻顯著增大。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爲1.73%,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上行至1.92%。
在債市波動的影響下,債券型基金的業績表現較權益類基金相對落後。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全部債券基金中,超過六成年內收益爲負。
華寶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華寶可轉債基金經理李棟樑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年初以來債券市場波動加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2024年四季度,債券市場情緒非常樂觀,收益率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來的降息預期,而今年以來降準降息時點推後;其次,今年以來資金價格高於預期,銀行融出資金規模下降,資金價格最近一段時間較去年四季度上升;再次,2025年年初社融數據超預期、二手房交易數據較好、中國在科技領域利好不斷,權益類資產表現較好,少數投資者調整投資組合,降低純債投資,增加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
資金面持續偏緊
在分析債券市場波動原因時,博時可轉債ETF基金經理高暉表示,年初以來回購利率持續大幅高於公開市場操作政策利率,債券收益率曲線整體上移,進行了一輪重定價。超儲率低、匯率、銀行息差和配債風險、防空轉可能是短期貨幣政策重心,資金緊平衡預期未改,期限上由短及長傳導。股市交易熱情及活躍度高漲,分流債市資金。
高暉同時指出,近期地產二手房交易熱度有所升溫,市場對基本面預期繼續修復。過去兩年債市一次性定價長期性問題,下行幅度和速率較爲極致,本輪調整是在上述多重因素觸發下的集中反映。
開源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以來,銀行間市場的資金面持續偏緊;2025年1月以來,隔夜、7天回購利率經常在2%左右,遠高於7天OMO(公開市場操作)利率1.5%。
開源證券研報認爲,市場對於“資金緊”有兩個常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歸因於“匯率壓力”。但開源證券研報認爲,資金緊與匯率壓力,並沒有直接關係。關注匯率壓力,並不會也不需要通過收緊在岸市場的流動性來實現,而是採用收緊離岸市場流動性、加大外匯掉期、逆週期因子等方式。
第二個誤區是不承認是央行態度。目前很多“流動性研究”從五因素、超儲分析等,以及參與者的資金融入、融出,去試圖解釋資金面,進而預測資金面。但是這種方法只有事後解釋的意義,而沒有預測的作用。資金利率,本質上是央行調控的結果。“每一個國家的貨幣市場資金利率,都是央行調控的結果;央行對資金利率有較強的調控能力,因此資金利率持續維持在某一水平,大概率是央行的意圖。”開源證券研報表示。
開源證券研報認爲,資金緊,是央行的意圖,其目的一是爲了防範金融風險。當前債市與2016年8—10月類似,債券收益率下行至歷史低位,因此同樣“防空轉”“緊資金”,來防範金融市場風險。二是央行或認爲經濟基本面大概率會回升。其內在邏輯,或與央行對信用政策、財政政策的判斷有關,即“緊信用+緊財政”往往預期經濟承壓,因此可以提前“寬資金”;而“寬信用+寬財政”往往預期經濟會上行,因此可以適度“緊資金”。
從資金情緒看,進入3月後資金有轉鬆的跡象。格上富信研究員蔣睿表示,通常來講,月初由於干擾因素減少資金都會鬆一些,但當前高頻數據顯示經濟基本面有企穩跡象,外匯壓力猶存,在債市未出現負反饋的狀態下,央行階段性或維持緊平衡態度。但中長期來看,也無須過度擔憂資金快速收緊。
蔣睿分析,從歷史數據來看,資金價格往往在兩會前有所擡升,在兩會後趨於下降,過去4年裡,兩會後利率債市場也確實以走牛爲主,這本質也是2021年以來經濟處於下行週期。今年一方面前期快速上漲透支了後續的空間,存在良性調整的基礎,另一方面如若財政政策超預期,也會使得債市有所震盪。“整體而言,兩會期間債市震盪的可能性大一些。”蔣睿說。
可轉債基金業績居前
記者注意到,雖然進入3月後,債券市場有回暖跡象,但債券型基金開年以來業績依然承壓。在主動權益基金最高年內收益已經超過70%(鵬華碳中和主題基金)之時,債券基金的最高收益僅有16.18%(金鷹元豐基金),6877只債券基金平均收益僅爲0.11%,收益率爲正的債券基金只有2304只,佔比僅爲33.5%,收益率爲負的債券基金超過六成。
在業績整體低迷的債券型基金中,可轉債基金的業績表現相對靠前。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63只可轉債基金平均收益7.25%,其中最高收益是南方昌元可轉債基金A份額和C份額,年內收益分別爲14.18%和14.08%,全部可轉債債券基金中,只有1只年內收益爲負。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恆生科技指數年內上漲35.82%,與轉債風格更爲相關的中證2000指數上漲13.27%。“正股上漲帶來了轉債平價的提升。”高暉說。
在分析可轉債基金業績表現好的原因是,李棟樑表示,新增資金進入轉債市場,在轉債新增供給有限的情況下推高轉債估值。中國在科技領域利好不斷,中國科技類資產重估帶來了結構性機會,部分行業和主題近期表現較好,帶動了股票和轉債的上漲。
高暉表示,可轉債基金業績表現較好,一是受益於DeepSeek等硬科技帶來的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預期,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今年權益市場整體回暖。二是轉債市場供需矛盾凸顯,轉債估值進一步提升。“受制於再融資收緊,轉債發行規模較少,市場估值來到2019年以來的80分位以上,估值提升也部分增厚了收益。”高暉說。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吳粵寧分析,可轉債基金今年以來之所以表現較好,首先是今年以來股市行情回暖,可轉債跟隨正股表現也上漲。其次,吳粵寧指出,當前市場處於低利率環境,傳統固收產品的收益率持續走低。相比之下,可轉債因其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在獲取債券穩定收益的同時,還能通過轉股分享正股上漲帶來的收益,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顯著增強,配置需求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可轉債的市場供應卻出現收縮,供不應求的局面也推動了可轉債價格的上漲。”吳粵寧說。
看好轉債價格的整體修復
目前債券市場的波動情形大概會持續多久?富國久利穩健配置基金經理劉興旺表示,近期市場調整是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一是資金面持續偏緊,由於央行維持中性流動性投放,DR007(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爲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中樞擡升至2%以上,短端利率上行壓力顯著,帶動長端利率調整;其二是市場對降息降準的過度定價被修正,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強調穩匯率與防風險,寬鬆預期降溫;其三是股債“蹺蹺板”效應,A股科技板塊走強吸引資金分流,風險偏好回升壓制債市情緒。目前來看,短期資金面預計將趨緩,市場或維持震盪,短端應已調整到位,但收益率曲線過於平坦使得長端仍有壓力,後續需關注權益資產進一步走強風險和經濟復甦持續性等關鍵信號。
談及債券市場2025年的表現,李棟樑表示,2024年純債是牛市,2025年純債市場可能是震盪走勢,收益率上下幅度可能不大。
國聯固收李清荷團隊發文表示,2月資金面偏緊或是央行短期意圖,下一步需着眼經濟面臨的實際情況和利率政策的正常化。短期內建議關注3月初,資金供需矛盾緩和是否會扭轉短債利率倒掛局面,實現收益率曲線的正常化;歷史經驗表明債市常在兩會後演繹下行行情,當前可保持震盪轉多思維,配置盤可基於利率絕對點位和自身久期水平決定,交易盤建議在振幅上緣適度參與,同時放大對於利率振幅的預期,以增厚收益。李清荷團隊表示,仍然看好“收益率曲線迴歸傾斜向上”和“化債需要廣譜低利率”的長期邏輯,但建議持續關注二季度基本面改善情況,持續兩個季度的經濟改善或帶來債市方向的轉變。
隨着權益市場的走強,債券基金是否還有投資價值?李棟樑指出,債券基金既有純債類基金,也有實施“固收+”策略的基金。純債類基金中的短債基金作爲貨幣基金的替代品,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中長期純債基金淨值波動幅度略大,可選擇合適的時機投資,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固收+”策略的基金波動要再大一點,適合風險偏好比純債基金略高的投資者。
吳粵寧表示,相較於權益資產,債券基金具有收益相對穩定、風險相對較低的特點。對於那些追求穩健收益且風險承受較低的投資者而言,債券基金是重要的投資選擇。另外,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債券基金與權益資產相關性較低,這一特性使其成爲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構建投資組合的過程中,將債券基金與權益資產合理搭配,能夠有效地平衡組合風險。當權益資產因市場波動出現價值大幅波動時,債券基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衝這種衝擊,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波動,有助於提升風險調整後的收益。
從轉債策略維度,浙商證券研報認爲,繼續看好轉債價格的整體修復,如果短期來看,市場定價更多的是預期,而當前尚未有可以證僞預期的核心數據,且目前的國內外政策基調整體偏利多的背景下,轉債的價格有望進一步修復。
具體來看,高價券跟着股性預期繼續創新高,低價券由於市場的賺錢效應,資金驅動下進一步拔高價格,因此策略上建議關注兩端,低價券中選無明顯瑕疵的個券,高價券中選正股股性強、題材強的個券。
整體來看,浙商證券研報認爲,市場平均價格上升後,轉債市場的核心在於自下而上的選券,建議投資者關注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AI大模型相關標的,同時關注轉債個券的潛在下修機會,具體關注光伏等產業鏈標的下修博弈機會。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