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團新歡平臺是脆!「普發萬元」被盯上 可疑連結千萬別點

▲圖爲刑事局外觀。(圖/資料畫面)

記者張君豪/臺北報導

爲防範網路詐騙內容持續擴散,刑事局9日公佈最新監測成果,指出詐騙集團手法不斷翻新,近期以「普發現金1萬元」爲最新詐騙廣告,誘使民衆點擊連結、交出個資或金融帳戶。刑事局呼籲,網路詐騙已滲透日常生活各種情境,民衆務必提高警覺,勿輕信任何可疑廣告或貼文。

刑事局統計,自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止,已通報各大網路廣告平臺下架逾7萬則詐騙廣告。其中,第三季通報Meta下架5761則、Google下架59則。詐騙廣告主要類型以「假求職/假活動體驗」最多,佔63.49%;其次爲「假投資」27.62%,「補助金詐騙」5.19%,其餘則佔3.7%。

刑事局表示,假求職或活動體驗廣告常以「徵照服員」、「配音員」、「課程體驗」或「做公益領禮券」等名義吸引點擊,再誘導民衆加入LINE或其他通訊軟體,進而詐取個資、騙取帳戶甚至招募車手。假投資廣告則常以「準時報牌」、「名人贈書」等話術包裝,僞冒知名企業家、財經名人或網紅形象博取信任,最終讓民衆落入投資陷阱。

加上政府即將發放「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詐騙集團趁勢推出「領取補助金」、「生活援助津貼」等假廣告,要求民衆提供金融帳戶以利「申請程序」。這些廣告往往以圖片或短影音搭配聳動字眼,如「1萬元放大術」、「手機變現術」、「全民都能領」實則爲假投資詐騙誘餌。

刑事局發現,今年第3季起,Threads平臺上詐騙貼文數量明顯增加。除假交友、假求職外,詐團還以「店家歇業」、「二手出清」、「情侶分手贈物」等理由吸引留言,隨後提供「假賣貨便」連結,要求民衆進行「身分驗證」轉帳,藉此詐取財物。

刑事警察局提醒,民衆若遇可疑網路廣告或貼文,切勿點擊或提供個資,尤其是要求加入通訊軟體、提供帳戶或操作轉帳的內容,極可能爲詐騙陷阱。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並主動提醒親友提高警覺,共同維護網路安全環境。刑事局最後強調,網路廣告平臺依法有明確責任,不得放任詐騙廣告流竄。《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30條已明定,平臺不得刊登或推播含詐欺內容之廣告,並應建立防詐機制。刑事局呼籲業者應積極配合法規、落實防詐義務,從源頭防堵詐騙,守護民衆財產與資訊安全,重建社會對數位環境的信任基礎。

獨/豪宅雙屍美女藥頭正面曝 疑48小時「馬拉松極樂趴」奪2命

太子集團層峰派對淫亂內幕曝 總務長出口海量臺灣女模網紅性服務

9億CEO「極樂毒趴」內幕曝!富家女留學返臺...竟淪「上流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