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手法多變 警若誤判影響防詐

「認證詐騙」興起,網路購物賣家、買家都被騙,由於手法變異,許多員警都不熟悉,造成警政署一六五反詐騙系統平臺、「一六五打詐儀表板」網站輸入錯誤,分類混亂,影響防詐效能。刑事局說,詐欺手法變化快速,員警可能誤判,將加強訓練及審覈,並檢討分類方式。

據調查,打詐儀表板搜尋這類詐騙案例,至少出現「假買家騙賣家詐騙」、「網路購物詐騙」、「解除分期付款(騙買家)詐騙」、「假賣家騙買家詐騙」、「假網拍」、「假廣告」等六種名稱。

刑事局表示,儀表板採用一六五平臺資料,一六五現有四十五種分類含一種「其他」,原將此詐騙歸類於「解除分期付款」,後來發現與電商買家個人資料外泄引起的解分詐騙不同,改將這類買家被騙計入「假網拍」(儀表板名稱爲網路購物詐騙),但賣家被騙無適合分類,新增「解除分期付款(騙賣家)」(儀表板名稱爲假買家騙賣家詐騙)分類納入。

依規定,警方受理詐欺案,勾選手法後上傳一六五平臺,分局再撰寫案例上傳儀表板,由刑事局詐欺犯罪防制中心審覈;有員警搞不清楚誤填分類,甚至出現儀表板不存在的「假賣家騙買家詐騙」分類。

有官警認爲,詐欺分類混亂會導致統計數據失真,無法掌握詐騙演變趨勢;如果警察都不清楚詐騙手法,如何教民衆識詐?詐騙變形快速,政府必須靈活調整因應,否則只能跟着後面跑,疲於奔命,打詐成效勢必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