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詭異口罩男尾隨偷拍! 姚愛寗護孩留陰影「連日噩夢」

記者張筱涵/綜合報導

姚愛寗於16日在社羣平臺發文,分享和朋友孩子2周前在一場公開講座中,遭一名男子疑似長時間以手機偷拍,最後不得不親自上前勸說對方。此事件雖未造成實質衝突但後續帶來龐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決定公開分享,希望社會正視類似狀況對女性與兒童的影響。

▲姚愛寗遇恐怖經歷。(圖/翻攝自FACEBOOK/姚愛寗 Ai Ning Yao)

姚愛寗描述,當天友人一家有公開講座,她便前往陪伴友人孩子,待在後方玩耍時,察覺一名戴口罩的男子不斷移動位置,目光和手機鏡頭始終對準她們:「我無法確定他是不是在拍我們,或只是舉着手機,但整體讓人感覺不舒服。由於現場本來就是公開活動,很多聽衆也有拍照攝影,我當下沒有馬上阻止那位先生,只是本能地用身體擋住小實,希望她不要在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被拍進去。」

豈料講座結束、觀衆大多離場後,該男子依然尾隨至展覽區並持續舉起手機。姚愛寗內心感到相當不安:「我走向那位先生,告訴他如果他是在拍攝小實,希望他能先經過我們和小朋友的同意,這樣不發言持續靠近的狀態真的讓人很有壓力。他聽完後道了歉,之後便離開了。」

姚愛寗起初並未打算公開談論此事,但近日頻繁做夢重現當時畫面,甚至感到身體緊繃與心理壓力,才意識到這件事對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姚愛寗在貼文中直言:「這不只是現場發生的事件,而是成爲我們心理的壓力。」

除了重述過程,姚愛寗也進一步剖析女性作爲公衆人物,發聲時面對的自我審查壓力:「即使這次我沒做錯事,還是在當下立刻傳訊息給經紀人,擔心處理地不夠好,這就是女性在面對不適時,常常還要揹負的自我審查與壓力。」她強調,雖相信對方道歉誠懇,仍希望社會不要以「害羞、內向」作爲合理化侵犯他人邊界的理由。

姚愛寗也感謝經紀人、友人叮咚與ZZ對孩子隱私的尊重,「他們總是讓小實自己決定是否與人互動與合照,若小實拒絕,大家也都欣然接受。」她呼籲建立更具尊重的公共空間共識,讓女性與孩童在感到不適時可以安心發聲與自我保護,「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人必須尊重自己安全的界線。」

貼文曝光後,立即引來大批粉絲與網友留言力挺,「你做得非常好」、「偷拍兒童本來就是件嚴肅的事」、「每一個不舒服的感受都是真實存在的,不需要感到抱歉」,並有網友分享自身遇到可疑偷拍經驗,強調應及早舉發與保護孩子,避免造成更大傷害。

【姚愛寗臉書全文】

今天要講一件嚴肅的事情。兩週前,友人叮咚一家有場公開講座,我到現場陪伴小實。講座結束後,友人還在前方與粉絲互動,我和小實待在後方玩。小實玩得很開心,而過程中有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持續將手機對着我們。那位先生不斷變換位置,但目光和手機始終向着我們這邊。我無法確定他是不是在拍我們,或只是舉着手機,但整體讓人感覺不舒服。由於現場本來就是公開活動,很多聽衆也有拍照攝影,我當下沒有馬上阻止那位先生,只是本能地用身體擋住小實,希望她不要在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被拍進去。活動結束後,大部分人都離場,我們移動到旁邊的展間看展,那位先生還是持續出現在附近,也仍有將手機對着我們的情況。已經不是公開的行程,這樣的狀態讓人不安,我走向那位先生,告訴他如果他是在拍攝小實,希望他能先經過我們和小朋友的同意,這樣不發言持續靠近的狀態真的讓人很有壓力。他聽完後道了歉,之後便離開了。原本沒有打算公開談論,但這幾天卻夢見再度被跟着和拍攝,醒來時感受到身體緊繃,ZZ也是一直想到。這件事已經不只是現場發生的事件,而是成爲我們心理的壓力。一開始沒有想要公開談論其實有幾個原因。一是我理解世界上有很多內向害羞的人,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有時候面對陌生人真的會不知道該如何互動或拿捏距離。我願意相信那位先生的道歉是真誠的,並希望他會從這次經驗學習。但朋友也提醒我:「害羞不能成爲讓他人不舒服的理由。」我認同這件事。二是,女性作爲公衆人物,公開談論這樣的經驗往往是有「代價」的。我們可能會被認爲太敏感、小題大作,甚至被貼上難相處的標籤,而對形象造成傷害。即使這次我沒做錯事,還是在當下立刻傳訊息給經紀人,擔心處理地不夠好。這就是女性在面對不適時,常常還要揹負的自我審查與壓力。經紀人說我沒有做錯,也希望我不只是爲了小實才開口,因爲如果我當時只有一個人,確實有可能就這樣算了。想了幾天,決定把這件事寫出來,不是要和大家進行公審,而是我希望我們能一起慢慢改變這樣的習慣,當女性和孩童在公共空間感到不適時,我們可以安心去發聲和保護自己。ZZ和叮咚一直很尊重小實在外面和人的互動,當有人詢問他們能不能與小實合照,他們也總是說讓小實自由決定,如果小實拒絕,大部分的人也都會欣然接受離去。我們需要這樣的公共相處意識,讓大家都是被尊重和感到安全的,也讓孩子能夠自由選擇是否要被拍/被觸碰,讓他們從小就知道他人必須尊重自己安全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