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智慧氣象護航三夏生產

(原標題:【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智慧氣象護航三夏生產)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智慧氣象護航三夏生產(來源:視頻綜合)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三夏”生產既關係夏糧豐收歸倉,又決定秋糧生產基礎,各級氣象部門提早部署,通過加密觀測頻次、強化氣象衛星遙感監測等手段,以更實、更細的氣象服務和科技支撐,保障“三夏”生產。

農時不等人,日前,在河北省望都縣邱莊村,無人機光束照亮了整塊麥田,根據氣象部門多頻次的雨情信息提示,農民連夜搶收小麥。

夏收緊連着夏種,在江蘇淮安,當地氣象部門針對水稻插秧期推出了“分時分區”預報,引入溼度遙感監測技術,護航夏種生產。

在山東省氣候中心記者看到,依託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氣象部門能夠精確勾勒出糧食作物的種植邊界,並定期製作省市縣三級作物長勢、農田墒情和農業氣象災害遙感監測評估報告,及時爲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的生產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三夏”期間,也是病蟲害監測與防治的關鍵時期。遷飛昆蟲飛行高度一般在500米至2000米,屬於天氣雷達的有效探測範圍,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提升了生物回波的自動識別精度,可清晰、動態地捕捉昆蟲的遷飛全過程。爲農業綠色發展、病蟲害高效防治提供科技支撐。

“三夏”時節,氣象科技護航、多部門協同,助力糧食穩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