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一座“鬼城”!房子價格從2萬跌破到4千,現在卻無人問津
從 “京津走廊明珠” 到新晉 “鬼城”,廊坊的現狀令人唏噓。
2017 年樓市瘋魔時,房價破 2 萬,每天仍有30人組團清樓!
但現在廊坊房價已跌幅超過75%,二手房掛牌大半年無人問津。
從“明珠”到“鬼城”,廊坊樓市究竟經歷了什麼?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從繁榮到蕭條的戲劇性
房價從2萬多跌到4千?這可不是段子,而是真實發生的事。
2014年到2017年,廊坊樓市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瘋狂。
那幾年,北京房價動輒五六萬一平,普通工薪族根本買不起。
廊坊的機會來了,距離北京近,坐城際只要半小時,房價卻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
受到低價誘惑的“駐京”年輕人大量涌向廊坊,開啓了“雙城生活”模式。
週末的看房人羣,把售樓處的展廳擠得水泄不通,置業顧問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
哪怕是上午10點到,都不一定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戶型。
而投資客的瘋狂程度,更是驚人。
有組織的看房團成了常態,大巴車拉着幾十號人,浩浩蕩蕩開進售樓處。
這些人出手闊綽,少則兩三套,多則五六套。
一位參與過看房團的投資者透露,當時團裡有句話:“今天不買,明天就漲。”
確實,2016年初還是8000元的樓盤,到年底已經漲到1.5萬,有的熱門區域甚至突破2萬。
而隔壁的燕郊更是瘋狂,作爲距離北京最近的河北區域,燕郊房價一度逼近4萬元。
最火的時候,就連客戶看房都要排隊,而且哪怕是上午剛看完的房子,下午就可能被別人訂走。
但這波購房熱潮並沒有持續太久,2017年3月,廊坊出臺史上最嚴限購政策:
非本地戶籍購房,需要連續繳納3年社保或個稅。
政策一出,直接把來自北京的購房主力擋在了門外。
原本熙熙攘攘的售樓處突然冷清下來,中介的電話也不再響個不停。
2018年,廊坊房價跌破1.5萬,到了2020年,更是跌到了1萬左右;
而到了2024年,主城區房價普遍在4000-5000元,部分偏遠區域甚至跌到3000多。
燕郊的情況也同樣慘烈,從最高點的近4萬跌到現在的1萬出頭,跌幅超過70%。
而那些高位接盤的購房者,可就慘了。
當時花200萬買的房子,現在市值還不到80萬,直接就損失了120萬。
“鬼城”現象背後的原因
如今走在廊坊的新開發區,白天還能看整齊的樓房和寬闊的道路,但到了晚上,大片的住宅區都陷入黑暗。
十棟樓裡亮燈的不到三棟,這空置率高得驚人。
更有物業人員透露,很多業主買房後從來沒住過,有的連裝修都沒裝。
不僅如此,據官方數據顯示,現在廊坊常住人口增長明顯放緩,部分區域甚至出現負增長。
究其原因,會發現產業基礎薄弱纔是根本問題。
廊坊的支柱產業,主要是傳統制造業,像傢俱、建材、金屬加工等,這些產業附加
值不高,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薪資水平也偏低。
而高新技術產業雖有佈局,但規模和影響力都十分有限。
明明是同樣的崗位,廊坊的工資比北京低30%以上,發展空間也小得多。
而當下家長最關心的教育資源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廊坊雖然是有一些不錯的中小學,但整體水平與北京差距明顯。
一位把孩子從北京轉學到廊坊的家長後悔不已,原以爲省了房租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投入,結果發現這裡的教學質量真的不行。
最重要的通勤,更是讓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理論上來說,廊坊到北京是很近,但實際體驗過一次之後就會發現糟糕至極。
早高峰的進京檢查站,經常性的排起長隊,開車進京動輒就要兩三個小時。
坐城際鐵路雖然快一些,但車次有限,高峰期擠得像罐頭。
一位堅持了兩年雙城生活的IT從業者,最終還是選擇搬回北京:
“每天路上4個小時,回到家累得什麼都不想幹,生活質量太差了。”
理性反思與未來
而面對樓市低迷的狀況,政府和開發商都在想辦法。
2022年,廊坊終於全面取消限購,但市場反應卻很平淡。
因爲有購房資格的人早就買了,沒資格的哪怕取消限購也不會買。
這就導致開發商的促銷手段,變得越來越激進。
“首付3萬起”、“送車位送裝修”、“買房送工作”的賣房廣告隨處可見。
某樓盤甚至推出“零首付”方案,只要接受月供就能拿房。
可即便如此,成交量依然低迷。
因爲現在早就不是價格的問題了,而是人們已經對廊坊樓市失望了。
從投資角度看,廊坊樓市短期內很難有起色。
現在廊坊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月租金普遍只在2000元左右,而房價在40-50萬。
能租就租,誰還會買房呢?這樣一來,租售比就嚴重失衡了。
而二手房市場,更是慘不忍睹。
中介平臺上,廊坊二手房掛牌量超過8萬套,但月成交量只有幾百套。
不少房主爲了儘快出手,甚至主動降價10-20%,卻依然難覓買家。
當投資屬性被過度放大,當價格嚴重偏離價值,那麼泡沫破裂就成了必然。
對於廊坊來說,想要走出當下的困境,必然需要時間和耐心。
產業升級、改善營商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功課。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爲廊坊提供了機遇,但如何把紅利轉化爲發展動力,就成爲了第一難題。
廊坊樓市已經給了購房者一個教訓:
買房不僅要看價格,更要看城市的基本面,盲目追漲的結果,往往是高位站崗。
理性購房,量力而行,這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在廊坊樓市的起落中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
結語
城市的價值,最終要回歸到生活本身。房價漲跌是一時的,而生活質量是長久的。廊坊的今天,或許會成爲一些城市的明天。但願更多的城市能夠吸取教訓,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