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啦白宮》重現雲林鄉野歷史 讓阿嬤們找回青春韶光
雲林縣水林鄉「水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紀明欣表示紀錄片《再會啦白宮》不僅找回一段失落的歷史,更讓水林鄉阿嬤們重溫青春韶光。(張朝欣攝)
紀錄片《再會啦白宮》記錄1968年美國在雲林縣水林鄉水燦林國小設立營養工作站,進行人工牛乳研究,2021年首映,不僅尋回一段遺失的歷史,更凝聚地方情感,當時擔任駐村護士的少女們,如今已爲人阿嬤,藉由《再會啦白宮》齊聚一堂,一些阿嬤至今保持連繫,不時回憶青春年華的美好韶光。
1968年農業復興委員會(今農業部)與美國海軍第2醫學研究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於水燦林國小設立營養工作站,進行人工牛乳營養研究,經國內導演李建成拍成紀錄片《再會啦白宮》,拿下美國、義大利影展最佳紀錄片等獎項。當時的工作站,如今已變成水燦林國小圖書館,矗立校園見證這段跨國曆史。
水林鄉「水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紀明欣表示,導演李建成是水林鄉子弟,從父親口中得知水林鄉民將營養工作站稱爲「白宮」,還有許多在地婦女擔任駐村護士、營養品配送員,激發他拍攝紀錄片《再會啦白宮》的念頭,記錄這段逐漸被遺忘的「鄉野傳奇」。
紀明欣說,紀錄片拍攝過程,不僅是在尋找一段失落的歷史,更像是在連結地方民衆的回憶與情感,當時參與計劃的大多是20歲左右少女,如今已是70多歲的阿嬤,藉由《再會啦白宮》的上映,回想當時情景,往事歷歷在目彷彿昨日,阿嬤們重溫逝去的青春,兒孫們則有如穿越時空,3代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交會。
當時擔任營養品配送員的許姓婦女回想,這是一段大時代的故事,早年臺灣物資匱乏,鄉下婦女得知有免費牛乳可喝,都很樂意參與。她們一羣少女騎着腳踏車在各村落送牛奶,工作站有時還提供下午茶,很有美式工作氛圍,是令人難忘的時光,現在還與幾位同事有聯絡,聊起過去,總有說不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