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善民生中激發消費活力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有效推動了消費市場擴容提質。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其中商品零售額增長4%。前7個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2%,增勢總體平穩。
這是供需雙向奔赴的結果,體現出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穩定增強,也表明高品質供給可持續引領創造新的需求。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民生是重要落腳點和關鍵發力點。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相關部署,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需要聚焦羣衆關切多措並舉,同時用好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
我國經濟正處在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14億多人口的消費結構升級蘊藏着巨大的消費潛力。對於個人而言,消費升級對應着一件更新換代的家電、一場酣暢淋漓的演出、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有從“量”到“質”的變化,也有從“功能價值”到“情緒價值”的追求。放到整個經濟運行之中,以切實的民生福祉改善,把消費意願轉化爲實際購買力,則是擴大有效需求、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將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前7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8.4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66萬億元。不斷上升的儲蓄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謹慎預期,亟需通過政策聯動,在厚植民生中持續激發消費活力。
穩定就業和收入增長預期,讓人們能消費。就業和收入是民生大事,也是擴大消費的根本基礎。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抓好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提升服務。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穩崗擴崗,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多措並舉穩住股市和樓市,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實施農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動,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提升消費能力。
拓展服務消費新空間,讓人們願消費。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有助於改善民生,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能夠擴大消費整體規模,是我國消費下一步保持較快增長的重要抓手。擴大養老托育、文旅體育、家政服務等重點領域服務消費;大力發展首發經濟、IP經濟、國潮經濟等……都是新增長點的落腳點。
更加註重“投資於人”,讓人們敢消費。醫療開支、育兒成本、養老支出……每一樣都影響着居民的消費意願。只有盡力減少這些後顧之憂,人們的消費預期纔會更穩,消費能力也會更強。近期,從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到建設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再到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一系列政策真正“投資於人”,不斷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落實“投資於人”,也意味着今後還要更加重視提高人口素質,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人口高質量發展。
正如彈鋼琴需要10個指頭有節奏、打配合,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也不能是單兵作戰。每一項決策部署的排兵佈陣,都需要各部門、各地方的高效協同與有效響應。更加註重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實現一攬子政策的整體性推進,推動國民經濟實現“民生改善—消費回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我國經濟社會必將呈現出更加協調、更加穩定、更有韌性的發展態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