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卷不夠 小米打到了「非洲之王」家門口 傳音該如何反擊?

大陸手機品牌傳音控股由於在非洲市佔率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因而被譽爲「非洲之王」。在自2024年開始出現新挑戰。許多傳音的大陸手機品牌強敵逐漸瞄準傳音的非洲市場,其中令人注意的是出現大陸手機大廠小米。圖/取自松果財經微信公衆號

大陸手機品牌傳音控股由於在非洲市佔率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因而被譽爲「非洲之王」。在2023年度過一段好日子後,成爲活得最滋潤的手機廠商之一。然而,自2024年開始出現新挑戰。許多傳音的大陸手機品牌強敵逐漸瞄準傳音的非洲市場,其中令人注意的是出現了大陸手機大廠小米。在內憂外患的狀況底下,傳音該如何反擊,搶回其非洲的主戰場?

重點馬上看

「非洲之王」地位不保

傳音控股在過去幾年持續靠着優惠的價格政策、極致的「性價比」等優勢,加上比其他大陸手機品牌更早意識到「往外走」的重要性,這讓傳音在非洲多地大街小巷貼滿廣告,門市遍地開花,尤其四卡四待功能更是讓當地用戶愛不釋手,傳因也因而一躍在非洲市場稱王。

具體來看傳音最爲滋潤的一年-2023年,該年傳音僅憑海外銷量,市佔率最高躋身到單季全球第四、全年全球第五,並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據傳音2023年財報,該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人民幣622.95億元(下同),年增33.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5.37億元,年增122.93%。值得注意的是,傳音更以大約小米手機三分之一的收入,拿下了其60%左右的毛利。

大陸財經雜誌《財經天下》指出,傳音在非洲市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對非洲市場的「絕對統治」。在非洲本土化上,傳音看準當地「痛點」,幾乎做到產品設計的極致。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傳音以3,790萬部的出貨量,拿下非洲51%的市佔率,名列榜單第一。

面對小米的強勢來襲,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稱,傳音正將在非洲的通路打法帶入其他新興市場,加以更靈活地運用。在經銷通路上,傳音更聚焦於中小通路的客戶。圖爲傳音旗下手機品牌TECNO在肯亞首都奈洛比的一家門市。圖/新華社

然而,這樣名聲漸盛的風光卻在2024年出現轉折。2024年,大陸國產品牌熬過近年全球手機產業的瓶頸,把目標苗頭對準非洲市場,使得傳音在大本營非洲遭遇vivo、OPPO旗下realme等廠商的夾攻。在多重擠壓之下,據Canalys數據顯示,傳音到2024年第三季,市佔率已經掉出了前五名。

據大陸央廣網,傳音控股今年2月發佈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該公司2024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87.43億元,年增10.35%;營業利潤65.65億元,年減2.7%;歸母淨利潤55.9億元,年增0.96%;歸母扣非淨利潤46.09億元,年檢10.21%;基本每股收益4.94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8.2%。

同時,財報還顯示,2024年底,該公司總資產452.81億元,較2024年初下降1.82%;歸屬於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202.36億元,較2024年初增長12.0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淨資產17.75元,較報告期出下降20.7%。

不過,最讓傳音在非洲市場被趕威脅的,不僅是大陸手機廠商的圍攻,而是在步入2025年後,這個「非洲之王」可能要迎來一個大陸同行都覺得棘手的對手,即小米創辦人雷軍的小米手機。

小米借鏡傳音成功之路 開始發力非洲市場

正如上面所述,傳音在非洲市場的成功並非偶而,它已深耕非洲市幾十年,旗下擁有多個手機品牌,包括Tecno、Infinix、Itel。Tecno、Infinix專注於生產高階和中階智慧型手機,主要針對工薪階層和有經濟能力的學生。Itel主攻長者和預算較低的消費者。而傳音也如同其他大陸品牌一樣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傳音靠着在地化策略和通路鋪設能力,逐漸在非洲織起了一張「生態網」。

不過,傳音在非洲的好日子,似乎被小米給盯上,虎視眈眈。實際上,小米並非非洲市場的新玩家,它早在2014年就已進入非洲,但長期以來其表現平平。直到2024年,情況才發生了顯著變化。

雷軍在2024年9月時特別出席在北京舉辦的中非企業家大會,這也被陸媒形容此舉不僅宣佈加大在非洲的投入,也特別點醒小米在非洲的全產品線戰略。雷軍在會上的表述意味着,小米不僅將加強智慧型手機滲透,還準備將已在大陸內逐漸跑通的「人車家全生態」帶進非洲。這對於在非洲市場生態圈建構尚顯薄弱的傳音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

雷軍在2024年9月出席中非企業家大會,被陸媒形容此舉不僅宣佈加大在非洲的投入。雷軍在會上的表述,宣示小米不僅將加強智慧型手機滲透,還準備將已在大陸內逐漸跑通的「人車家全生態」帶進非洲。圖/取自松果財經微信公衆號

大陸財經類自媒體「松果財經」則稱,雷軍「這種高層親自督戰的姿態,顯示小米對非洲市場的高度重視」。另有分析也認爲,雷軍去年親自宣佈加大投入時,一場圍獵非洲之王傳音的大戰已全面打響。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財經天下》還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小米內部成立了一個專門對打傳音的戰略組。」

2024年,借鏡傳音成功經驗後,小米也跟緊腳步陸續調整策略,除「性價比」外,也着力結合在地化拉動「米粉」,目標都對準瓜分傳音的市佔率。其中,小米在2024年採取「貼地戰略」,主推子品牌Redmi的低價系列,包括紅米A2、Note 12 4G、12、12C等,主攻超低端市場。熱賣款Redmi 10A和12C,售價僅75美和95美元。

不僅如此,小米還把在大陸行之有年的「米粉節」一併送入非洲,玩出「非洲特色」。在埃及,小米舉辦「小米優惠嘉年華」;在奈及利亞,小米也設計了「粉絲見面會」等年末消費者互動活動。小米藉助母公司生態鏈,在推廣手機時也在鋪設其他硬體的銷售,多管齊下。

在小米如此係統性的強勁打法下,2024年,小米在非洲銷售增長達38%,市佔率升至11%,成爲僅次傳音和三星的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小米在埃及和摩洛哥等北非市場增長遠超業界平均。

小米強勢來襲 傳音何以守住「家門」?

面對小米的強勢來襲,傳音該如何鞏固「城池」?有分析指出,傳音在面對小米等大陸國產品牌的競爭壓力時,可採取包括拓展新市場‌、多元化業務‌、‌本土化策略‌、‌技術創新與產品差異化‌等策略予以反擊。

實際上,市場調研機構IDC去年曾指出,傳音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拉丁美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傳音當時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市場智能機出貨量均位居首位。Canalys數據亦顯示,2024年,傳音在拉丁美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出貨量分別排在第四、第三、第二位,年增長率分別爲40%、41%、9%。

而這些新興市場可爲傳音提供新的增長機會。透過在這些地區建立在地化供應鏈和行銷網絡,傳音可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近期稱,傳音正將在非洲的通路打法帶入其他新興市場,加以更靈活地運用。在經銷通路上,傳音更聚焦於中小通路的客戶,「但在新興市場,傳音可能會將利潤更多讓給經銷商,在拓展通路上也更有競爭力」。

分地區看,在東南亞,傳音同樣在手機上「復刻」非洲的功能,針對當地消費者的膚色、審美特點,調整美顏參數,讓用戶在拍照時能夠擁有更加滿意的膚色。在中東,傳音則延續低價策略。儘管中東在印象上是「土豪聚集地」,但實際上,中東市場的手機價位段結構類似「啞鈴形」,高端和低端市場佔比都很大。

此外,從種種跡象顯示,傳音早已不僅滿足於生產低價、低性能手機,近年開始建構自己的生態,拓展到儲能、AI和支付等領域,傳音仍積極維護其在非洲的大哥地位。《財經天下》指,2023年,傳音成立鈦氪能源科技,發力儲能業務。傳音也攜手網易、聯發科成立合資公司「傳易集團」,開發行動支付產品Palmpay。該產品也被稱爲「非洲版支付寶」,透過預裝,Palmpay在非洲每年可進入2,000萬部傳音手機。

證券時報則提到,今年1月6日,傳音與阿里雲達成合作,在旗下品牌高階TECNO推出的AI手機PHANTOM V Fold2中搭載通義千問大模型,打造深度在地化的「實用型AI」。

分析認爲,這些高利潤、高附加價值的方向可以爲傳音帶來更多的收入來源和競爭優勢‌,不過,傳音的轉型努力,或要將在2025年、2026年才能看到更明顯的成績。目前非洲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功能機換智慧機,但功能機的汰換速度比預料中要慢得多。因此,預計2025年,傳音在非洲的成長性會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