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新低!大學參採英聽成績 明年申請入學剩27系

根據大學甄選會、考分會統計,明年、一一五學年繁星、申請、分發等三大入學管道,參採英聽的科系再創新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近年來選擇參採英聽的大學科系愈來愈少,根據大學甄選會、考分會統計,明年、一一五學年繁星、申請、分發等三大入學管道,參採英聽的科系再創新低,其中申請入學僅剩廿七個系組,多半是頂大外文系、海外雙聯學位組。教師團體分析,應是少子化下的升學策略使然,減少門檻,以免篩掉學生。

根據甄選會公告,一一一學年申請入學還有五十個科系參採英聽成績,之後逐年下降,隔年減爲四十五個科系組,今年剩下卅四個,明年再創新低,只剩廿七個。

根據甄選會資訊,申請入學參採英聽的科系多爲傳統的頂大外文系或海外雙聯學位組,例如臺大外文系、成大外文系、政大英語系、清大外文系等都要求英聽A級檢定門檻;成大機械工程、資訊工程與美國普渡大學雙聯學位組也要求A級門檻;陽明交大土木工程學系乙組科技暨基礎建設永續發展國際組,則要求至少B級。

另有醫藥相關係所,也要求英聽成績,例如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陽明交大牙醫系三個管道都要求達A級。至於臺師大地理系、政大教育系、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北醫大口腔衛生學系等,明年均不再參採英聽。

至於繁星推薦管道,明年共卅五個系組採計英聽成績,比今年四十三個系組再減少;分發入學明年更僅剩十九個系參採,也較今年廿五個少。

政大教育系表示,對偏鄉或弱勢學生而言,英聽學習資源取得相對有限,若將此作爲門檻,恐不利於部分學生,基於教育公平性,因此取消英聽參採,盼給學生更公平的入學機會。

全中教理事長史美奐表示,少子化趨勢下,各大學爲了搶學生,近年多嘗試減少參採科目。除了最前端的英文、外文系還能要求學生具備英聽成績,中間程度學校如果多設一道英聽門檻,反而增加篩掉學生的風險,且還可能篩掉「偏科」的好學生。且對大學而言,新鮮人不一定要英聽好,更多時候只要英文閱讀能力好,就能吸收學科知識。

升學輔導平臺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也認爲,生源不足是科系不敢參採英聽的根源,且在招生名額逐漸大於生源的狀態下,學生選擇權多,反而是學系要有能力說服學生,該系值得學生多考一科英聽才能填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