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別硬扛,中醫妙法解煩憂
點擊上方藍字
小敏新婚不久就懷上了寶寶,全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可小敏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原來,她現在每天吃啥吐啥,哪怕是喝水,有時都想吐出來。
孕吐是常見的早孕反應。“十個孕婦九個吐”,這是孕婦常聽到的話。如果孕吐過於嚴重,可能導致脫水、酮症酸中毒等問題。孕吐屬於中醫妊娠惡阻範疇,日常調護和穴位按摩、鍼灸、穴位貼敷、耳穴壓豆、隔姜灸、中藥內服等中醫療法,可有效緩解孕吐。
做好日常調護
慎起居早晨是孕吐的高發時段。孕婦要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早晨醒後可先靜躺十幾分鍾,再緩慢起牀,防止因體位的改變導致噁心、嘔吐。
調飲食
1.以少食多餐爲原則,順應自己對食物的需求,不要強迫自己多吃,也不要長時間不吃。
2.避免食用易導致嘔吐的食物。攝入脂肪易引起孕吐,建議孕婦最好選擇優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如魚肉、蝦肉、豆類等。孕吐者常存在脾虛的問題,建議不要空腹吃水果,以免引起胃腸不適,誘發嘔吐。
3.喝水有講究。不要短時間內大量飲水。若噁心、嘔吐的症狀比較嚴重,可適當飲用符合自己口味的功能性飲料,以補充鈉、鉀、葡萄糖及其他微量元素。
4.常備蘇打餅乾、硬麪包。蘇打餅乾及小麥含量較高的硬麪包可有效中和胃酸,緩解孕婦的胃部不適。
暢情志孕婦要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在生活中儘量淡化孕吐的暗示,可以通過看電影及電視劇、聽音樂、外出散步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家屬也要關注孕婦的情緒,幫助孕婦及時疏導不良情緒。
巧用中醫療法
穴位按摩孕婦可通過按摩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及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等穴位,調和氣血,緩解嘔吐症狀。按摩時,應保持力度適中,每個穴位按摩1~2分鐘,每天進行數次。
鍼灸療法針刺脾胃經穴位及某些特定穴位,可起到調理脾胃、止吐安胎的作用,常用穴位有內關、足三裡等。需要注意的是,鍼灸治療應由專業醫生進行操作,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穴位貼敷將具有和胃降氣功效的中藥粉劑加醋調成膏藥,放入空白穴位貼中,貼於患者特定穴位(如內關穴、足三裡穴、中脘穴等),可起到理氣健脾、降逆和胃的作用。
耳穴壓豆在孕婦的脾、胃、肝等耳穴上,用王不留行籽或撳針進行貼壓,通過按壓刺激耳部相應穴位,可達到緩解孕吐的目的。
隔姜灸隔姜灸利用生薑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結合艾葉的溫陽安胎功效,通過艾灸產生的熱力刺激穴位、經絡,從而達到緩解孕吐的目的。
中藥內服此法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症狀進行個性化辨證治療。當然,前提是孕婦要能接受中藥的味道。妊娠惡阻在中醫上常分爲脾胃虛弱、肝胃不和兩種證型。
脾胃虛弱:主要表現爲噁心、嘔吐,甚至食入即吐,嘴裡無滋味,腹脹不消化,頭暈,身體倦怠乏力,舌色淡,苔白,脈緩滑無力;治療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爲原則,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肝胃不和:主要表現爲嘔吐酸水或苦水,肋下脹悶不適,噯氣,頭暈目眩,煩渴口苦,舌淡紅,苔微黃,脈弦滑;治療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嘔爲原則,可用橘皮竹茹湯加減。
孕婦若病情嚴重,出現持續性嘔吐、酮症酸中毒等,則必須住院接受進一步監護及治療。
鏈接
食療緩解孕吐
緩解孕吐的簡便食療方法是,取砂仁10克,用水煮10分鐘後服用,此法可溫中行氣止嘔;取生薑3片,用熱水泡15~20分鐘後服用,此法可溫中止嘔、健脾消食。此外,爲大家推薦3款食療方。
烏梅紅棗生薑湯
材料:烏梅15克,紅棗50克,生薑5克,銀耳15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烏梅、紅棗清洗乾淨後浸泡30分鐘,生薑切片,銀耳泡發備用。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及所有食材,用小火燉30分鐘即可。
功效:生津止嘔、健脾開胃。
姜橘飲
材料:生薑15克,橘皮10克。
做法:將生薑和橘皮放入鍋中,水煎取汁,代茶飯前溫飲。
功效: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除滿消脹。
生薑粥
材料:生薑15克,橘皮10克,粳米30克。
做法:將橘皮切成小塊、生薑榨汁備用。將橘皮與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小火慢煲成粥,最後加入薑汁,攪勻即可。
功效:理氣健脾益氣。
本文作者: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 徐慧芳
本文來源:健康報
編輯 | 康曉傑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