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陸良縣:課間“微改革”,教育“大手筆”
“叮鈴……”下課鈴聲響起,雲南省陸良縣中樞街道西華小學的學生涌出教室。學生們跳繩、踢毽子、打乒乓球,還有玩蘿蔔蹲、跳房子、走長征路等豐富多彩的地面遊戲。“以前課間10分鐘太短,喝水、上廁所、課前準備,幾乎沒時間休息,也沒時間玩耍。”西華小學一年級學生劉星妤說,“現在延長了5分鐘,上廁所不用‘飛奔’了,也有玩的時間了,特別開心!”
2025年春季學期開始,陸良縣全面實施中小學生“壯苗行動”,義務教育學校課間休息時間全面調整爲15分鐘,這一變化正在重塑校園生活。西華小學的課間活動,是全縣義務教育學校課間時間調整後隨處可見的生動場景。
小天地,大突破——
運動空間“巧構”出的活力矩陣
今年春季學期,三岔河鎮大溝小學、紅星小學等學校科學利用校園的“邊角餘料”,對場地進行了改造升級,增設了乒乓球桌、攀爬器材等小型運動設施,這些“微型運動場”成爲孩子們課間必來的活動場所。
學校的場地“捉襟見肘”,怎樣在校園物理空間上做文章?中樞街道文化小學採取了“向上找空間”的做法,通過將教學樓頂樓雜物間變成了STEAM教室,新建了蔬菜種植區,課間休息時間,學生還可以去澆澆水、鬆鬆土……爲跨學科融合育人提供了實踐路徑。
陸良縣各中小學校科學劃分校園靜態和動態區域,完善設施設備,不斷滿足學生多樣化活動需求,讓校園隨處可駐足、能活動、皆育人。學校體育器材室課間對學生開放,各類運動器材用具學生便捷可取用,吸引學生在課間15分鐘走出教室,暢享快樂。
小課間,大舞臺
——多樣選擇“綻放”出的成長光譜
課間15分鐘落實以來,全縣校園“動起來了”。三岔河鎮天寶寺小學注重課間活動整體設計,採用“共性普及+個性特色”的思路,將大課間籃球操作爲“規定動作”,人人能“玩”。同時,還開展了跳繩、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等簡便易行的傳統體育活動與遊戲,鼓勵孩子玩出個性,讓課間活動“百花齊放”。
馬街鎮黃官營小學充分利用校園地面空間,精心設計了一系列“五育”融合趣味遊戲,如趣味數字跳躍、貓抓老鼠、交通安全飛行棋等。“孩子每天在學校運動多了,回家吃飯也多了,我們打心眼裡高興”家長們紛紛點贊。
15分鐘還可以幹什麼?教室裡,也有不少學生選擇安靜地閱讀課外書籍,或與好友分享有趣的故事,或和同學一起下棋,氣氛輕鬆而愉快。
“課間是屬於孩子們的,應該由孩子自主選擇。課間目的是讓孩子身心得到休息、放鬆和調節,應該真正成爲學生成長的‘賦能時刻’。我們正在努力構建一種動靜相宜、寓教於樂的課間樣態。”中樞街道文化小學校長付敏說。
小守護,大責任——
師生同在“激活”出的育人磁場
課間15分鐘實施後,課間活動豐富了,安全問題同樣牽動着師生家長的心。
“我們安排值班老師在課間進行巡查,化身‘課間觀察員’,引導學生注意安全、有序遊戲。同時,教師的角色也悄悄發生了轉變,從課間活動的管理者轉變爲共同參與者,通過‘夥伴結對’引導學生融入活動,與學生一起享受課間時光,推動了‘學生課間’向‘師生課間’轉變。”中樞街道西華小學校長餘洪說。
陸良縣各中小學全方位強化保障措施,細化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增加安全防護設施、落實人員動態巡查、開展學生安全教育,確保學生活動安全。同時,教師積極融入學生課間活動,爲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做到科學護航、協同育人。
“從十分鐘到一刻鐘,多出的不僅是時間的刻度,更是成長必需的呼吸。陸良縣將持續深入實施中小學生‘壯苗行動’,着力加強‘5分鐘以外’的深層配套保障機制建設,讓更多的學生課間休息走出教室、走進陽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園生活,真正實現‘身上有汗、眼裡有光、臉上有笑’的育人目標。”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樑霞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特約通訊員 謝存喬)
作者:謝存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