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課間小改革”呵護“學生大健康”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下課鈴一響,四年級學生謝明翰便和玩伴走出教室,來到走廊玩冰壺。而在學校操場上,很多學生在“封繩榜”排隊比試,希望刷新紀錄;“井字棋”圖案前,圍滿嬉笑的孩子。
“現在課間活動時間變長了,玩得更盡興了。”謝明翰喜歡在課間跑到教室外,去放鬆眼睛、活動身體。
這是南山區進一步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要求,推進課間改革的生動縮影。南山採取“一校一策”模式,鼓勵區內中小學校因校制宜,優化課間活動設計。以往部分學校的課間活動存在“趕時間、怕安全、缺趣味”等情況。南山區很多學校直面問題,通過項目創新、自主管理、空間改造等做法,努力讓更多學生從“被安排”轉向“主動玩”。南山正以“課間小改革”,努力呵護“學生大健康”。
在南山區很多中小學校,學生們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打開本校好玩有趣的課間。而這背後是,南山區教育局不“一刀切”地設置課間時長標準,以“彈性管理+底線保障”雙軌機制,保障課間的多樣性。
“在我們引導下,區內中小學校有機整合大課間活動、常規體育課程及課後陽光體育時段,系統性構建每日兩小時的運動網絡。”南山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珺表示,南山區倡導區內各中小學校自主設計“校本化”課間方案,形成“基礎模塊+自選活動”的創新格局。
南山區多所學校充分利用相對自主的政策空間,精心設計“花式課間”。荔林小學將教學樓空地改造成“冰壺賽道”;學生們用廢舊紙盒自制“問題立方體”,在課間科學問答遊戲中,比拼腦力和體力。學校還在多處地面畫出跳房子圖案,很多低年級學生利用課間,在上面蹦跳嬉戲。荔林小學還推出跳繩“封繩榜”,學生可自主申請考覈,跳得多的學生可以登上年級、學校的“封繩榜”。
“課間不是課程的延伸,我們要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空間和時間,讓他們發現並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荔林小學黨支部書記張祖志介紹說,學校用“封繩榜”跳繩、冰壺挑戰賽等引導性模塊,搭建課間活動的“基礎框架”。同時學校鼓勵學生提出新創意,並積極採納學生們的好創意,將課間活動“創編權”交給學生。
如今在荔林小學,由學生髮起的五子棋擂臺、打地鼠競賽等遊戲,成爲課間“頂流”,學生自制的投籃機、摸高器也熱度很高。學校還充分利用“課間百寶箱”,爲各班定期輪換彩虹圈、磁懸浮足球等創新器材。這樣既能保證不同班級的學生對這些器材有新鮮感,又提升了資源利用率。
很多學校的校領導和教師也通過“頭腦風暴”,爲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貢獻好創意。南頭城學校黨總支書記程磊就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編青春勵志、時代節拍等5個板塊17套特色校園課間自編操。去練“不一樣的課間操”,逐漸成爲南頭城學校校園新風尚。
“我們還引導區內中小學破解場地緊缺等課間痛點,‘見縫插針’用好校園空間,力爭把每一寸空間都變成育人資源,讓更多學生在課間動起來、玩起來。”楊珺介紹說,南山區多所學校積極開展空間改造,大力推廣“微運動”項目。同時,很多學校還因地制宜,通過分級分類管理,構建課間多維活動體系。
南頭城學校就在樓道、操場周邊,設置投籃機、蹦牀區、迷你足球場等,運動區域“無縫銜接”教學場地,讓運動“觸手可及”。“我校還按年級就近劃分活動區域,低年級主打趣味遊戲,高年級側重協作挑戰。”在程磊看來,分級分類管理不但高效利用了校園空間,而且讓課間活動更加安全有序。
爲了讓學生在課間玩得更安全,荔林小學通過大隊委輪值管理遊戲區、班級輪流維護熱門項目秩序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間安全管理。
“原來10分鐘的課間,學生們要接水、上衛生間,爲了搶時間玩一會兒,很多學生就在樓道里跑來跑去。”張祖志發現,課間延長至15分鐘後,學生們變得更從容了,課間學生在樓道里飛奔的現象大爲減少,安全風險也明顯降低。
在南頭城學校九年級學生劉子銳看來,現在的課間不但更加有序,而且變得更有生機。原來在課間,他和一些同學經常趴在桌上休息。而現在,他經常與同學相約在課間打一場迷你籃球賽,上課更有精神了。
很多家長看到課間的變化,促發了孩子發展新變化。謝明翰的家長就發現,孩子通過課間遊戲結交了跨年級夥伴,週末也會相約在小區玩耍,“孩子們在課間玩得開心,下一節課才能學得更投入。”謝明翰的家長由此成爲課間改革的堅定支持者,“多5分鐘看似不多,但能讓孩子緩解壓力、玩得更盡興,我和很多家長非常支持。”
很多學校的數據也逐步體現出南山區課間改革的良好成效,其中南頭城學校初中生體測優良率從2023年的63.28%,升至2024年的70.20%;而近視率則同步下降。
“課間不是學校教育的‘邊角料’,而是促進學生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強引擎’。”楊珺表示,南山區正在建立區域課間活動“優秀案例資源庫”,引導校際共享課間活動好經驗,聚智聚力把課間這件好事辦得更好。(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查欣雨)
作者:劉盾 查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