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遭遇甲流得了暴發性心肌炎 這家醫院傾力救回
近日,經過近60個日夜的守護與救治,一名暴發性心肌炎、多臟器功能衰竭合併疑難出凝血疾病的孕產婦在南方醫院增城院區得到成功救治,在鬼門關轉了幾圈的李女士(化名)得以轉出重症監護室,其家屬向醫生送來了錦旗表達謝意。
女子孕33周時突然發熱 甲流感染致暴發性心肌炎
李女士家住廣州海珠,今年40多歲,爲實現當媽媽的願望,在外院通過試管嬰兒成功受孕。
5月4日,懷孕33周多的李女士突然發熱,在增城區某三級醫院住院治療,經檢查發現爲甲流感染、暴發性心肌炎,這對高齡孕婦李女士是極其危險的情況,該院醫生立即聯繫並護送轉至增城區南部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南方醫院增城院區。
當天,提前收到訊息的南方醫院增城院區危重孕產婦救治團隊迅速集結待命並第一時間按照流程開展搶救工作,辦理入院、病史調查、完善檢查、組織多學科會診、調整用藥……然而,就在多學科會診制定方案過程中,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胎兒胎心突然減慢!
“這是胎兒缺氧的信號,嚴重威脅胎兒生命,胎兒的救治一刻也不能再等,必須儘快讓胎兒脫離危險的宮內環境,才能爭取一線生機。”該院區婦產科執行主任、主任醫師高雲飛讓團隊啓動緊急剖宮產預警流程,迅速和產婦及家屬溝通,達成搶救的共識。
隨後,婦產科及兒科母胎兩個救治團隊同時到手術室開展搶救,不到半小時,嬰兒順利誕生,兒科團隊接手嬰兒的搶救,產婦則立即移入ICU。
心臟功能嚴重受損+凝血功能紊亂 救治過程如履薄冰
李女士進入ICU後,心臟功能越來越差,心率高達180次/分鐘,而成人正常心率爲60至100次/分鐘,在使用了大劑量的血管活性藥物,血壓仍然難以維持,各項報告指向心源性休克。
全院多學科聯合MDT會診認爲,這是一例甲流病毒性心肌炎、暴發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的複雜疑難病例,病情極度兇險,同時患者還出現了凝血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更讓救治工作如履薄冰。
該院區重症醫學科執行主任曾振華解釋,患者心臟功能嚴重受損,亟需進行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和治療,讓其心臟得到充分休息,但同時,患者剛做完剖宮產手術,加上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問題,本身有出血風險,而ECMO治療需要用到大劑量的肝素或者其他一些抗凝藥物,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如果使用抗凝藥物的劑量不足又會導致ECMO的肺膜堵管,救治工作當時陷入了防止血栓形成與傷口出血的兩難境地。
經過會診專家們的深入探討,一致認爲患者須儘快行ECMO治療,同時全過程密切關注患者的出凝血問題,並進一步探查患者凝血功能障礙的原因。
ECMO支持後,患者心臟功能有所恢復,升壓藥物減少,心率下降,反映代謝的乳酸水平下降,遂於次日上午停止ECMO治療,李女士在醫護人員的監護下順利度過此道難關。
竟是罕見的TTP樣綜合徵 跨院區多學科聯手與死神較量
但還沒等醫生放下懸着的心,5月7日晚,患者病情惡化,經超聲診斷科行牀旁超聲檢查,綜合評估後考慮是心肌水腫、心臟功能反覆惡化引起。
心血管內科會診後爲患者實施了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情況稍微穩定下來。期間,在持續充足的支持治療下,患者凝血功能障礙仍頑固發生。
5月8日,患者病情再度惡化,乳酸進行性升高、四肢末梢循環瘀紫、肝腎功能衰竭……滿屏的危急值報警,該院區再次組織大會診,南方醫院重症醫學科傑出教授、主任醫師陳仲清、南方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葉潔瑜以及院區婦產科、心血管內科、藥學部、超聲診斷科、輸血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跨院區、多學科共10多名專家,在兩個小時內迅速集結ICU。
經過充分討論分析後,專家們仍然考慮暴發性心肌炎是主要病因,不完全排除妊娠相關心肌病,此外,該患者併發了心源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症狀,建議再次實施ECMO治療。
針對患者凝血提示血小板減少等異常,專家們認爲符合TTP樣綜合徵。據瞭解,這是一種罕見但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主要特徵是微血管血栓形成,導致血小板聚集和溶血性貧血。
曾振華表示,這種妊娠合併暴發性心肌炎+TTP樣綜合徵的複雜病例,除了需要先進的儀器、設備及藥品的保障,更是對醫護人員的重症救治能力與水平提出了極其苛刻的要求與考驗。
於是,該院區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餘讓輝作爲患者主管醫生帶領ICU團隊對患者進行多對一的日夜守候,不斷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同時對患者進行血液置換治療。
傾盡全院之力 多方支持 挽回患者
重症救治需要血源,尤其TTP樣綜合徵救治需要大量的血漿,院內符合患者血型的庫存很快告急。該院區輸血科團隊密切監測凝血功能和用血需求並全力尋求支援,最終在廣州市增城區衛健局的多次協調下、增城區血站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足夠血量,爲保障母嬰平安提供了重要保障。
據瞭解,救治李女士需要的一些特殊用藥也都通過該院區開通綠色通道進行臨時採購,其中一種針對繼發性TTP樣綜合徵藥物——依庫珠,當時全廣州市只剩下三支,特意從上海緊急調配過來,才解了燃眉之急。曾振華說,院區傾盡了全院之力,從上而下全程爲患者的救治開通了綠燈。
“在患者恢復些許意識的時候,我們會在患者耳邊播放她女兒出生時的哭聲等,鼓勵她爲了女兒要加油,以此來刺激患者的求生慾望。到後面患者清醒了,就給她看她女兒的照片和視頻,鼓舞她堅持治療,同時緩解患者的焦慮、焦躁情緒。”該院區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林曉萍表示,除了專業的救治,ICU護理團隊還針對患者情況開展了系列暖心服務。
此外,李女士家屬不輕言放棄,全力配合醫院開展系列治療,對院區的信任與支持也讓救治工作更爲順暢。
終於,5月28日開始,李女士病情好轉並逐步穩定,轉入以康復治療爲主的階段,包括心臟功能康復、腎功能康復、下肢肌力的恢復鍛鍊等。李女士的寶寶已於5月21日平安出院。
採寫:南都記者 李文 通訊員 李曉姍 劉進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