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豬農籲中央 設萊豬標示制
雲林縣長張麗善(左)5日呼籲中央應秉持資訊透明原則,落實萊豬進口源頭把關與清楚標示制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張朝欣攝)
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4月29日統計,澳洲首批含萊劑豬肉已扣關,流向引發關注。食藥署5日強調依《食安法》規定,不會要求標示或公佈流向。雲林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吳英吉認爲,不標示、不公佈,萬一發生食安問題要找誰負責?雲林縣長張麗善更率先開第一槍,成立零瘦肉精聯盟,並堅持反對萊豬進口,呼籲中央落實萊豬進口源頭把關與清楚標示制度。
雲林爲全臺養豬第一大縣,1年養豬數量達153萬頭,產值252億元。雲林縣嚴格禁止廚餘養豬,2020年優先成立「零瘦肉精聯盟」,創立「雲饗豬」品牌,主打無瘦肉精、優質的本地豬肉。
張麗善說,隨着臺灣傳統豬瘟防疫成效卓着,今年度即將獲國際非疫區認證,雲林縣早自2022年起積極推動「雲林縣肉品市場改建計劃」,全力升級屠宰與肉品檢驗設施,打造衛生、安全、現代化的肉品供應鏈。
雲林縣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零瘦肉精聯盟」成立後,從畜牧場、肉品廠到攤商、餐廳、小吃店,只要經檢驗且符合規定就發給認證標章,目前已累積畜牧場419家、餐飲店175家、小吃攤65家、食品販售及製造190家加入聯盟。
吳英吉說,萊豬的標示與流向,攸關食安問題,中央若不公佈流向、不要求標示,消費者無法分辨臺灣無瘦肉精豬肉與進口瘦肉精豬肉,「黑的白的怎麼能混在一起?」這樣不僅會衝擊臺灣養豬產業,對民衆也無法交待。萬一萊豬出現問題,要找誰負責?
豬農指出,面對進口豬肉的競爭,不少人加入「零瘦肉精聯盟」,希望藉由市場區隔增加競爭力。中央若不標示、不公佈萊豬流向,等於讓大家的努力都白費了,也會造成食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