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中元普渡 4000桌供品好壯觀

雲林虎尾中元文化祭昨登場,8大普渡區各有特色,現場展示肉山、冰雕等,參觀民衆絡繹不絕。記者陳雅玲/攝影

昨天中元節,各地普渡熱鬧登場,雲林虎尾「街仔普」規畫8大區,逾4千桌供品綿延數公里,冰雕、肉山超吸睛。當地中元文化祭首度結合AI,融入虎尾鐵橋、建國眷村等地標,讓傳統信仰添增科技感。晚間屏東恆春國際豎孤棚競賽,吸引17隊爭奪冠軍旗,將節慶氣氛推至最高潮。

虎尾中元普渡源自清代,1980年代演成「街仔普」,與基隆齊名,素有「北基隆、南虎尾」美譽,今年宣傳影片透過AI技術將民間傳說甘蔗人、神風特攻隊與普渡區巧妙結合,逾4萬人次觀看,未演先轟動。「街仔普」昨開香,逾4千桌供品排場壯觀,晚間則由玖壹壹、王識賢等藝人帶大家歡度「中元狂歡趴」。虎尾鎮公所今年力推文化資產保存,文資審議委員已完成訪視,鎮長林嘉弘盼藉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讓虎尾中元文化祭永續傳承。

嘉義東石港口宮露天夜普法會,廟方準備180桌供品,66只豬及117公噸白米,9尺高「笠燈篙」是最大亮點,雲嘉2縣6村莊11角頭村民同來贊普。廟方表示,1845年北港溪發生洪患,北港溪以南6村莊死傷無數,港口宮媽祖指示每年辦普渡祭孤魂,「見天夜譜」普渡活動自此延續180年。

恆春鎮「豎孤棚」活動昨進入最高潮,17支隊伍競逐冠軍旗,晚間8時50分一到,鞭炮聲大作,各隊壯漢猛男競相堆疊人塔,攀爬塗滿牛油的棚柱。汗水和油污四濺,比賽過程高潮迭起,有隊伍快速堆疊人塔卻因重心不穩轟然倒下;也有選手快攀到棚頂卻失足摔落,現場驚叫、歡呼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