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沿海第1所KIST實驗國中掛牌 宜梧國中轉型公辦民營
少子化衝擊,口湖鄉宜梧國中學生只剩不到50人,轉型公辦民營再出發,成爲雲林沿海第1所KIST實驗國中。記者蔡維斌/攝影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原本學生數由500多人減至去年只剩38人的雲林縣宜梧國中,與致誠基金會合作,今天掛牌改成沿海第1所KIST公辦民營的實驗國中,一改制學生數馬上回升52人,縣長張麗善說,KIST在虎尾拯民和古坑樟湖國小均辦得有聲有色,學生大增,期待宜梧國中引進新的教育,也能帶動重新發展。
宜梧國中原爲口湖國中分部,1974年才獨立設校,是口湖鄉唯二國中,當年全盛時期學生人數達12班達5、600人,校址原設在現在口湖遊客中心,因淹水嚴重,1992年才遷至現址,當時學生數都還維持500多人,因少子化及人口外流,學生數年年遞減,到上學年度只剩5班38人,新生只招到8刀,許多流向北港等地就讀。
爲提升宜梧國中競爭力,議員黃文祥等人提案要求轉型,縣府決定以公辦民營成功經驗,與致誠基金會合作引進KIST創新教育模式經營計劃,今天正式掛牌由雲林縣長張麗善、口湖鄉長李龍飛、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等人主持揭牌儀式,成爲雲林第4所公辦民營學校,也是沿海第1所KIST實驗國中,
校長張碩玲表示,實驗國小一掛牌,新生人數馬上增至23人,甚至有3人爲學區外學生,新學年全校共5班共52名學生,轉型後將以品格力、學習力、文化力爲3大核心教育目標,導入專題學習法,以家鄉爲基地探索口湖在地海洋生態、養殖產業及社區發展等議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李吉仁則表示,目前全國有13所KIST公辦民營學校,今年更有企業加入帶來更多資源,可爲實驗教育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張麗善說,先前拯民、樟湖國中小也導入KIST創新教育模式,成效豐碩,讓原要並校的拯民國小,現今得抽籤纔可就讀,相信未來宜梧國中學生也將會大幅迴流,成爲偏鄉創新教育的標竿學校。
少子化衝擊,口湖鄉宜梧國中學生只剩不到50人,轉型公辦民營再出發,成爲雲林沿海第1所KIST實驗國中。記者蔡維斌/攝影
口湖鄉宜梧國中轉型公辦民營,借鏡虎尾拯民、古坑樟湖的成功經驗,引進KIST實驗教育,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程和教育環境。記者蔡維斌/攝影
口湖鄉宜梧國中轉型公辦民營,借鏡虎尾拯民、古坑樟湖的成功經驗,引進KIST實驗教育,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程和教育環境。記者蔡維斌/攝影
口湖鄉宜梧國中轉型公辦民營,借鏡虎尾拯民、古坑樟湖的成功經驗,引進KIST實驗教育,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程和教育環境。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