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每週運動140分鐘有助母子健康 醫:避開4大風險活動更安心

▲多項研究證實孕婦若能規律運動,對於母子健康更有保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懷孕期間要不要運動,不少準媽媽仍有猶豫,對此,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醫師嚴絢上疾呼,多項研究證實運動可減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剖腹產、產後憂鬱等風險,若能落實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至45分鐘,效果更佳,而懷孕期間若可進行有氧運動至少20周,直到第3孕期結束,產後瘦身也會更快。

嚴絢上在臉書分享,研究指出,規律運動能顯著降低孕期合併症的發生,例如妊娠糖尿病,每週進行130至14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即可降低25%至90%的發生風險,對於餐後血糖的穩定控制也有幫助。

除了妊娠糖尿病之外,研究也發現持續活動的孕婦,罹患妊娠高血壓的機率可降低39%,子癲前症風險則下降41%,並能有效減緩焦慮、憂鬱與情緒起伏。

此外,包括產前憂鬱與焦慮,以及腰骨盆疼痛、尿失禁等,運動也都被證實對孕婦有保護效果。

在分娩方面,孕婦若持續進行適度活動,陰道生產的機率可望提高,部分研究甚至發現剖腹產風險可下降67%,同時能縮短產程,減少辛苦、用力的時間。

嚴絢上建議,孕婦可選擇安全性較高的活動,例如步行、游泳、水中健美操、固定式腳踏車或輕重量阻力訓練等,均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穩定血糖、減輕腰背壓力,但下列運動則務必避免:

●接觸性運動,例如籃球、足球等。

●高風險創傷運動。

●長時間仰臥運動。

●極限挑戰型運動。

嚴絢上也提醒,準媽媽運動時若出現陰道出血、腹痛或規律宮縮、羊水滲漏、持續呼吸困難、頭暈、頭痛或胸痛等狀況,應立即停止並就醫,以免對母體、胎兒造成危險。

若有前置胎盤、子癲前症、胎膜破裂、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高血壓,以及多胎妊娠(3胎以上),對於運動則需加倍謹慎,應充分與醫師討論,讓醫師評估能否進行輕度活動。

嚴絢上表示,懷孕不是生病,適當運動是強化身心良方,只要掌握安全原則,孕婦完全可以享受運動帶來的能量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