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超算國家標準出爐 阿里雲、電子標準院等牽頭起草制定

4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佈雲超算國家標準GB/T 45400-2025,將於今年10月實施。據瞭解,該標準由阿里雲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機構牽頭起草,爲雲超算在更多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奠定基礎,推動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邁向標準化、智能化新階段。

雲超算是一種新型的高性能計算(HPC),它基於雲基礎設施對外提供彈性可擴展的高性能計算服務。目前,傳統高性能計算在大模型訓練、自動駕駛、生命科學、工業製造、半導體芯片等領域展開應用,並逐漸向更多行業滲透。但傳統HPC往往架構複雜、擴展性不佳,並存在性能瓶頸、價格高昂等門檻,很多企業雖然想用,卻可能“不懂用”,或“用不好”“用不起”。開箱即用的雲超算成爲高性能計算的新選擇。

在此背景下,阿里雲等多家單位聯合起草雲超算國家標準,對雲超算基礎架構、資源協同調度、全棧安全可信體系等關鍵技術指標作出權威性界定,內容囊括雲超算服務的設計研發、部署運維和效能評估全流程。新標準的出爐,相當於給各行各業提供了一份包含雲超算服務產品的設計、實現、應用和選型的科學指南。

據悉,阿里雲是中國市場上最早推出彈性高性能服務的企業之一。基於自研“飛天+CIPU”技術架構,阿里雲將傳統HPC算力優勢與雲計算的靈活性、彈性和可擴展性相結合,讓企業用戶可按需獲取算力資源,大幅提高HPC資源利用率並降低了成本。阿里雲彈性高性能計算產品(E-HPC V2.0)也是國內首批通過雲超算國家標準符合性認證的產品之一,支持單集羣30萬核以上的計算規模,按作業負載分鐘級自動伸縮上千節點,可以節省30%以上的計算成本及90%的運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