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牽頭制定 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發佈
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佈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 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該標準不僅填補了世界養老機器人領域的標準空白,更標誌着我國在養老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有望爲全球養老產業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
這項標準深度聚焦互聯家庭環境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與健康護理需求。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在感知、體力和認知等方面功能逐漸衰減,對輔助生活設備的需求日益增長。該標準依據老年人的生理和行爲特點,從功能和性能兩大方面對養老機器人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分類與規範。
在功能方面,養老機器人需提供健康狀況和緊急情況監測服務,這包括實時監測老年人的生命體徵,如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並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發出警報,爲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同時,還需具備與家人及醫護人員的通信支持功能,方便老年人隨時與外界溝通,增強其社交聯繫和心理安全感。此外,養老機器人還應支持多樣化的家務、娛樂、家居管理、照護等活動,如協助老年人打掃衛生、準備餐食、播放音樂、提醒服藥等,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進行日常活動,提升生活質量。
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養老機器人還需提供外出和助行等移動性支持,助力老年人實現自主移動,增強其生活自理能力。在性能方面,除了滿足可用性、可靠性、無障礙、能耗和噪聲等通用要求外,養老機器人還需具備強大的信息和數據管理性能,能夠對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健康數據等進行有效存儲和分析,爲個性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持。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預計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數量將達21億,其中包括4.26億8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此龐大的老年羣體,對養老機器人的需求潛力巨大。我國牽頭制定的這一國際標準,將引導全球養老機器人制造商精準聚焦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及需求,進行產品的設計開發,提升產品質量水平,進一步增強老年人融入社會的能力,造福全球銀髮羣體。
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對養老機器人產業乃至整個經濟領域都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從產業層面來看,該標準的發佈將引領養老機器人產業走向規範化、標準化發展道路。過去,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養老機器人市場產品良莠不齊,企業研發方向較爲分散。如今,有了這一國際標準,企業能夠明確產品研發的重點和方向,集中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化,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這將有助於推動養老機器人產業的快速升級,吸引更多企業投身於養老機器人領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包括零部件製造、軟件研發、系統集成、售後服務等,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
從經濟層面來看,養老機器人產業有望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相關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萬億美元。養老機器人作爲養老產業中的新興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將有助於我國養老機器人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推動我國養老機器人產品走向世界,提升我國在全球養老產業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爲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養老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如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材料科學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全球經濟增長。
展望未來,養老機器人產業將在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一方面,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進步,養老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高,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例如,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養老機器人能夠學習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偏好,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另一方面,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市場對養老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各國政府也將出臺更多政策支持養老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如加大研發投入、提供稅收優惠、建立養老機器人示範應用項目等,爲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預計未來幾年,養老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爲全球養老產業中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領域之一。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