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8萬刀華裔工程師盜密投奔OPPO?美國硅谷陷竊密風暴
來源|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作者|DW
位居美國加州庫比蒂諾市的蘋果總部Apple Park,如同喬布斯親手設計的“宇宙飛船”靜臥在硅谷。175英畝的園區以極致精度,將科技與自然融合成未來世界的圖騰。
而這片百萬科技精英聚集的硅谷聖地,正在上演AI時代最熾烈的人才暗戰。今年以來,蘋果AI團隊十餘核心成員相繼離職,加入Meta、OpenAI等科技巨頭;微軟則將DeepMind超二十名精英納入麾下;Meta一週挖走OpenAI 8名核心人才(含四位華人)。天價懸賞令下,“挖牆腳”的戰火已經燒至年薪上億。
如今,這場科技圈的“無間道”再添新戰:蘋果指控OPPO以高薪挖角Apple Watch核心工程師,慫恿其竊取健康傳感器等商業機密。
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8月21日,科技巨頭蘋果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聯邦法院遞交了一份訴狀,指控前Apple Watch華裔傳感器架構師Chen Shi在離職前系統性竊取核心商業機密。此後,這位月薪2.8萬美元的核心技術骨幹,轉投OPPO硅谷研發中心帶隊搞競品。
蘋果怒斥這是“系統性竊密”。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致電OPPO官方客服,對方的迴應是:“公司已關注該事件,以官方消息爲準”。
這場跨國科技“諜戰”,不僅關乎63份核心機密的歸屬,更是揭開了全球科技巨頭在人才爭奪戰中不爲人知的暗面。
當硅谷人才爭奪戰撞上跨國技術“諜戰”,科技巨頭的競技場已從實驗室蔓延至法庭。
01 63份機密文件深夜被拷,蘋果怒斥“系統竊密”
離職前深夜用USB拷走63份機密文件,通過中文加密通信與OPPO高管密謀,更用“照顧年邁父母”當離職理由掩護……蘋果與OPPO的商業秘密糾紛包含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刺激元素。
爲此,蘋果公司向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提交長達30頁訴狀。
訴狀指出,前Apple Watch傳感器系統架構師Chen Shi(任職時間: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系統性竊取商業機密。Chen Shi月薪高達2.8萬美元,深度參與心率監測PPG、心電圖ECG及體溫傳感等核心技術研發。
他在2025年6月離職前的一系列行爲引起了蘋果的警覺。
根據蘋果的說法,在離開蘋果的三天前的深夜,Chen Shi從蘋果加密的Box文件夾下載了63份文件並轉存至USB驅動器。
這些文件涉及光電容積脈搏波(PPG)、心電圖(ECG)、專有溫度傳感技術以及芯片工程資料和產品路線圖。在離職前一天,他把這些文件轉移到了一個U盤中。
蘋果還發現Chen Shi的搜索記錄中包含“如何清空MacBook”和“能否看到我在共享驅動器中打開文件”等內容。
蘋果指控Chen Shi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意圖。他告訴蘋果同事自己要返回中國照顧年邁父母,並且不打算找新工作,以此掩飾即將加入OPPO的事實。
實則早在2025年4月他已與OPPO接洽。離職後,Chen Shi加入OPPO位於美國硅谷的InnoPeak研發中心,領導傳感技術開發團隊。該中心以OPPO和InnoPeak品牌運營。
02 “泄密計劃”關鍵證據曝光
蘋果提交的證據中包含了Chen Shi與OPPO高管的中文通信內容。這些信息顯然成爲了案件的關鍵證據。
Chen Shi在給OPPO健康業務副總裁的消息中寫道:“我計劃6/30入職,這周就和組裡提離職,最近也在內部看各種資料,找不少人1:1 儘量多收集信息,之後和你們分享。”
蘋果訴狀顯示,這位OPPO高管以“好”及“OK”表情符號回覆,蘋果認爲此舉證明OPPO知情並默許其行爲。
蘋果強調,Chen Shi作爲高薪架構師接觸“重要商業機密信息”,其行爲違反保密協議,而OPPO的參與使性質更嚴重。
訴狀指出,若允許此類行爲不受懲罰,將“破壞蘋果對創新的承諾,侵蝕Apple Watch等前沿技術價值,並給予競爭對手不公平優勢”。
因此,蘋果請求頒發禁令,禁止Chen Shi和OPPO將蘋果的機密健康傳感器和其他技術納入競爭產品中。
03 設計相似曾引爭議,OPPO產品被指抄襲iPhone
蘋果在訴訟中強調,健康傳感器是其可穿戴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相關硬件與算法耗費了多年研發投入,是Apple Watch區別於普通電子錶的關鍵賣點。
Apple Watch自2015年問世以來,已成爲全球最暢銷的智能手錶。其核心競爭力在於精準的健康監測功能與傳感技術,而OPPO等國產廠商也在積極佈局健康科技領域,成爲市場戰火角逐的焦點。
蘋果認爲,若將這些技術交給競爭對手,等同於讓對方跳過高成本研發環節,可能改變市場競爭格局。訴狀指出,若允許此類行爲不受懲罰,將“破壞蘋果對創新的承諾,侵蝕Apple Watch等前沿技術價值,並給予競爭對手不公平優勢”。
除手錶外,近年來,國產手機廠商在產品設計、功能上越來越像 iPhone,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爲這是“抄襲”,有人則認爲這是“致敬”。
今年,部分消費者和媒體認爲,OPPO新機Find X8就撞臉iPhone,直屏設計被嘲“像素級復刻”。OPPO高管在發佈會上回應稱,用戶將產品與iPhone類比是“對標到超越”的肯定。
這種設計上的相似性也使得蘋果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更加敏感,擔心自己的創新成果被競爭對手快速模仿。
針對蘋果指控前員工竊取健康傳感器機密並加入OPPO的訴訟,OPPO法務火速回應。在給觀察者網的聲明中,OPPO表示:經審查未發現指控與該員工在OPPO任職行爲相關,強調尊重包括蘋果在內的企業商業秘密,未實施侵權行爲,並將配合司法程序澄清事實。
04 科技行業競業糾紛頻發,引發高額賠償
目前,美國法院尚未對該案作出判決,但這場訴訟已經引發了行業對商業秘密保護的重新審視。
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競業限制高發、高賠償案例不少。科技行業因核心人才流動引發的商業秘密糾紛也層出不窮。
2021年1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了一則騰訊前員工與騰訊的勞動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結果。騰訊前員工唐某因違反競業協議入職字節跳動,被判賠143萬元違約金。
2020年10月,聯想前高管常程因跳槽小米,與老東家對簿公堂,被判決支付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525萬元,並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2018年8月,騰訊遊戲一名負責網遊開發運營的員工離職後成立公司,研發出多款與騰訊遊戲相似的產品,被法院判定違反競業協議,向騰訊支付違約金1940萬元。
過去五年,蘋果累計發起17起員工跳槽訴訟,但僅3例進入刑事程序,均涉及中國企業。2022年“蘋果電動汽車項目”三名前工程師因向中國某車企泄露自動駕駛代碼被判處有期徒刑,成爲首例涉商業秘密的跨國引渡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