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輕鬆領1500變洗錢共犯? 警揭「帳號出租」真相
刑事局指出,出租電商平臺帳號,可能觸犯洗錢罪。(本報資料照片)
「月領1500元,輕鬆賺被動收入」的廣告,你心動了嗎?近來Instagram、TikTok等社羣平臺充斥類似話術,聲稱只要出租個人電商平臺帳號,就能每月穩賺零花錢,甚至附上所謂「合法證明」,吸引不少民衆上當。但刑事局警告,這些「躺着賺」的帳號,正被詐騙集團用來進行假網拍、洗錢,或遭設立仿冒品賣場。帳號主人最後不但無法領錢,還會收到警方傳喚通知,被移送法辦,且遭洗錢「告誡」。
刑事局指出,近期偵辦多起詐騙案件,發現已有數百名民衆將蝦皮等網購帳號出租給不明人士,帳號最終被用於假冒拍賣交易或非法資金流動。許多出租帳號的人後來陸續接獲警方通知,被依《洗錢防制法》「提供帳戶」等罪嫌送辦。
警方強調,民衆將個人購物帳號出租,不僅違反購物網站服務條款,由於第三方支付的賣家帳號有綁定金融帳戶,會觸犯《洗錢防制法》第21條「收集帳戶罪」、第22條「提供帳戶罪」,及《稅捐稽徵法》協助逃漏稅等罪名。
刑事局呼籲,切勿因貪圖小利輕信網路「高報酬零風險」的廣告,尤其是來源不明、未經查證的帳號租借訊息,更應提高警覺。若發現可疑招募行爲,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通報,共同防堵詐騙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