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沒用?如何避開“雞娃”的陷阱
小學時代的我,渾身散發着濃濃的“學霸氣息”。
有段時間,每個星期天的晚上,媽媽都會拿着我班級的學習成績單,眉飛色舞地和我討論一番,“你看,今天這道題做對了,進步了吧!”
我心裡想着,成績再好又能怎樣呢,反正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課後只要看着老師的講解、稍微複習一下,成績自然就好了。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跑得變慢了,其他人漸漸趕了上來,甚至在我後面打着呼嚕。我開始困惑了:難道我不是“學霸”嗎?
爲什麼如今拼命練習、用心學習的成績,反而不那麼高了?
這便是所謂的“雞娃現象”的開始——那種拼命學習,卻逐漸陷入“死衚衕”的痛苦。
其實,有些家長一開始就爲孩子做了太多計劃,填滿了他們的日程表,認爲多做題就能多提升。
可是現實往往是,你壓得越緊,往往反而會讓孩子失去真正的學習動力。
一:小學時代的“過度學習”,爲何會影響後勁?
如果你以爲孩子的學習時間越長、越密集就能確保他們成爲學霸,那我得告訴你,這種想法可得打消了。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小學階段他們的大腦和體力都在高速生長和轉型,過多的學習任務就像是一臺發動機的過度工作,很容易讓人掉進疲勞的陷阱。
大家知道,聰明的孩子,總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
小學生的課程安排基本簡單,理論上,一個高效的孩子,早早地能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就留給了玩耍和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玩耍,恰恰是成長和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早期培養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未來就能越走越遠。
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家長爲了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紛紛開始拼命讓孩子“加碼”學習。
於是,課後不再是快樂的“玩耍時光”,而是高強度的“複習時光”。一開始成績有所提升,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超負荷的學習時間換來的,反而是孩子疲憊不堪的學習態度和逐漸下降的效率。
有一回,班裡某同學突然轉學了,聽說他從小學到初中,幾乎天天都有補習,學習時間達到24小時不間斷——不,別笑,他那是做“深度學習”,連睡覺都在背課文。
結果呢?他一到初中,成績反而不如預期,因爲他的學習方式根本不適合自己。
那些瘋狂的記憶和單純的刷題,讓他的腦袋被“塞滿”了,只剩下死記硬背,沒有一絲思考的空間。
連最簡單的題目都做錯了,他一度認爲自己被“腦袋進水”了。
然後某天,我聽見他神情疲憊地說:“再這麼學,我恐怕只能在考場上‘坐牢’。”沒錯,學習不僅要懂得放鬆,玩耍、思考,纔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法寶。
越是高強度學習,反而會讓孩子的大腦在不知不覺間“出軌”。
二:初中和高中的變化,學習壓力如何吞噬後勁?
小學到初中,高中的階段,知識量激增、學習內容愈發複雜。
原本以爲孩子學習時間一增,成績就會線性提升,結果卻發現,現實總愛開玩笑。以往的“時間主義”逐漸暴露出致命的短板。試想,學習時間從4小時變成7小時,你發現結果是:效率降得飛快。
更可怕的是,所有的知識點都堆積在一起,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消化和理解。
關鍵是,當初那些以時間爲唯一標準的學習模式,到這個階段顯得格外“捉襟見肘”。
時間增多、任務增多、壓力更大,成績反而下降。
每年高考後,我總會看到有多少孩子因爲過度拼搏,身體和心理早已“超負荷”,絲毫沒了以往的銳氣。
有一位同學,小學時總是通過“加班”刷題,成績一路高升。
媽媽總是驕傲地說:“我們家孩子不怕熬夜,天天考第一!”然而,初中一開始,成績卻開始慢慢下滑。我問他:“你怎麼了?”他說:“我突然發現,我就像一部加油站一樣,‘油’一直加,最後怎麼開車都不順了。”
他解釋道:“以前一到考試,我靠‘機器’打分,做幾道題就能通過。
而現在,‘機器’過載了,自己卻迷失了方向。”
顯而易見,他的“深度加班”不僅導致成績的瓶頸,更導致了自己的大腦慢慢地“卡機”——問題的根源不是做得多,而是做得不對。
三:高中階段的“雞娃”效應,如何逐步走向疲軟?
實際上,高中生的狀態,最爲顯著地反映了“雞娃”的困境。
學霸們用時間的不斷積累,把自己推向了“學習機器”的境地,而“雞娃”們通過不斷加班,最終陷入了“過度疲勞”。
考試成績明明在“水漲船高”的背景下,卻逐漸開始“跌落神壇”。
從學習的第一年到最後一年,所有的“努力”就像是枯井裡的水,每加一滴,就多了一份沉重,最後掉進了深不見底的“陷阱”。
而我們曾經覺得,那些高分學生的付出與努力,必定會換來“永遠的成功”,直到結果告訴我們:過度努力並非等於成績飛昇。
我有個高中同學,早早就聽信了“雞娃”的理論,把自己的時間表填得滿滿的,幾乎連吃飯、睡覺都成了不重要的“環節”。
一天,他突然冒出一句話:“大家都看不懂,我這叫‘時間爆發’!”。
結果他真的是爆發了,但不是成績,而是整個人爆發了——不再能集中注意力,開始各種神經質。老師問:“你怎麼了?”他說:“我好像快被這張試卷給‘吃’了。”
結果,那場考試他勉強及格,卻成了同學們調侃的笑柄。
面對這種自我掏空的狀態,誰還能說“加班學”能永遠有效呢?
所以說,議很簡單——學會“慢下來”,不必急於迎合某個假設的成功標準。
真正的學習,是在效率中找到平衡,讓知識變成滋養,而非負擔。每一個拼命的“雞娃”,都要意識到:
真正的學習,不是拼命地提高時間,而是合理的時間分配,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讓學習成爲一個愉悅的過程,而非一個永無止境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