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少發文了!「社羣消失人口」5大性格特點你中了嗎?
▲「社羣消失人口」5大性格特點。(示意圖/IG)
記者鮑璇安/綜合報導
在手機成爲身體延伸、社羣媒體綁定日常的世代,「不發文、不限動、不回留言」竟悄悄成爲一種新趨勢。全球有愈來愈多網路使用者選擇「社羣隱形化」,雖然仍使用網路,但降低社羣曝光、甚至完全停用Facebook、Instagram等平臺的比例逐年上升,被學者稱爲「零發文時代」(Zero Post Era)現象。其實他們是更在意「心理健康、隱私權與專注力」,擁有以下5大特徵:
1. 高度重視隱私
這羣人對個人資訊公開持保留態度,不願讓生活被演算法或陌生人掌握,他們通常對「被觀看」感到不自在,更傾向用加密通訊或私人社團取代公開平臺。
2. 追求心理自由
長期使用社羣容易產生「比較壓力」,有人看別人成功焦慮,有人看別人度假覺得自己停滯。選擇遠離社羣的人,通常爲了擺脫他人眼光、重建內心秩序,希望情緒不再被滑動的畫面牽着走。
3. 現實人際大於網絡關係
他們更重視「真實連結」,寧願花時間與少數好友面對面吃飯聊天,也不想把關係建立在贊數或限動回覆上,人際圈雖小卻深。
4. 專注效率比曝光更重要
社羣平臺被設計爲高黏着界面,容易耗損專注力,許多工程師、創作者、或讀書考生刻意「斷社羣」,提高專注效率,避免拖延與分心。
5. 反抗「被演算法操控」
部分人不滿社羣媒體平臺透過推播與廣告操縱興趣與想法,選擇退出視爲「資訊主權行動」,希望自己決定閱讀內容,而不是被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