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卷“閱人”“閱現場”,重大惡性犯罪案件他們這樣辦

編者按 2025年初,檢察日報社發佈2024年度十大檢察新聞、十大法律監督案例,通過梳理2024年度有標誌性、引領性的重大檢察新聞事件和有影響力的法律監督案例,集中展現檢察機關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新成效、新作爲,生動展示習近平法治思想檢察實踐的新篇章。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檢察日報》今起推出“迎全國兩會 看檢察風采”系列報道,通過深度挖掘2024年度“雙十大”背後的檢察故事,解讀蘊藏其中的法治精神、檢察理念,呈現“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2024檢察答卷。敬請關注。

維護高水平安全,他們這樣辦案

——透過年度“雙十大”看檢察履職系列報道之一

◆最高檢對多起重大惡性案件第一時間掛牌督辦、派員指導,及時有力震懾犯罪;對近年來發生的多起重大惡性犯罪案件進行回溯分析,深挖案件背後深層次原因,研究防治對策。

◆檢察機關在辦理餘華英拐賣兒童案中依法追加起訴,不枉不縱,以有效的刑事政策和有力的司法履職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羣衆安全。

◆在辦理明家犯罪集團案件中,檢察機關建立“兩個索引”的引導偵查意見。其中,“人員架構索引”幫助釐清涉案人員在集團中的定位;“證據索引”着重強化案件證據體系,確保所有案件事實均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

隨着我國對外國人過境免籤政策不斷放寬優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走進了這個令人着迷的東方國度。在國際互聯網上,以“China Travel”(中國遊)爲主題的媒體流量突破10億。

在來華外國人拍攝的旅遊短視頻中,安全、現代、整潔是被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很多中國人自豪而頗有見地地說:“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安全的國家。”

國以安爲寧,民以安爲樂。安全是人民羣衆最樸素的願景。在檢察日報社近期發佈的2024年度十大法律監督案例中,就有3個與安全息息相關,分別爲:貴州檢察機關追加起訴6起犯罪事實,餘華英拐賣17名兒童被判處死刑;浙江檢察機關依法對緬北果敢電詐集團明國平等39人提起公訴,指控涉嫌詐騙、故意殺人、非法拘禁等罪;珠海“11·11”駕車撞人案被告人樊維秋被判處死刑,最高人民檢察院強調對重大惡性犯罪、極端犯罪依法從重從嚴從快懲治。

這些案例分屬不同案件類型,但反映的內核卻一致——包括檢察機關在內的政法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依法履職,堅定有力維護高水平安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

閱卷“閱人”“閱現場”

依法從重從嚴從快懲治重大惡性犯罪

2024年11月11日晚間,廣東珠海一名男子駕駛越野車衝入珠海市體育中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案件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傷員,精心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安撫善後工作”“依法嚴懲兇手”。

案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傷員救治、被害人及其家屬的善後撫慰、取證等工作較爲繁重。如何在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依法從快嚴懲兇手,震懾犯罪?

最高檢有關院領導、重大犯罪檢察廳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珠海,廣東省檢察院主要領導帶隊駐珠海加強指導,珠海市檢察院在案發後第一時間派員趕赴現場,及時與公安機關建立專案對接機制,引導公安機關全面蒐集、固定證據。三級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辦案優勢,確保案件訴訟程序順利推進。

記者瞭解到,案件辦理面臨不少難題。其中,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明確各被害人死因與該案的因果關係,就是難題之一。如果按照常規做法進行屍體解剖,一方面耗時較長,另一方面一些被害人家屬也難以接受。“採用‘虛擬解剖’進行法醫學鑑定”,是辦案人員研討出的方案。

“虛擬解剖不必在遺體上動刀,而是利用X光、CT等技術,解決非正常死亡屍體處理中的一些鑑定問題。”最高檢重大犯罪檢察廳負責人解釋道,這不僅可以保證遺體的完整性,還可以提高死因鑑定的準確率。

據瞭解,在案件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樊維秋雖認罪,但一直不悔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後,他還宣稱“自己是引起社會關注、推動法治進步的正義之舉”。

最高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苗生明在帶隊指導案件辦理過程中,要求專案組嚴格按照“閱卷‘閱人’‘閱現場’”親歷性要求,爲及時全面查清案件起因、犯罪動機,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奠定了基礎。

深入查明樊維秋家庭關係、經濟狀況,提取涉案物證、書證及電子數據,廣泛尋找目擊證人,通過其婚姻狀況、與女友的交往、貸款及日常消費記錄等充分證明其犯罪動機;精心設計訊問提綱,揭示其扭曲心態與混亂邏輯,摧毀其虛妄的“正義感”,促使其認罪服法……從案內到案外,檢察機關紮實做好每一個動作。

2024年12月27日,珠海市中級法院依法對該案進行了公開審理,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樊維秋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樊維秋當庭鞠躬謝罪,認罪悔罪。一審宣判後,樊維秋服判。1月20日,樊維秋被執行死刑。

記者瞭解到,最高檢對多起重大惡性案件第一時間掛牌督辦、派員指導,及時有力震懾犯罪;對近年來發生的多起重大惡性犯罪案件進行回溯分析,深挖案件背後深層次原因,研究防治對策。

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樑根林看來,面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觸發公衆安全焦慮的極端個案,司法機關依法從快從重懲處,及時迴應公衆關切,穩定公衆安全預期,實現了個案辦理的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拐賣17名兒童犯罪事實“浮出水面”

不久前上映的電影《浴火之路》《誤殺3》,揭露了被拐賣兒童的堪憂處境。現實中的類似事件同樣令人揪心,很多人對餘華英在庭審中的兇狠眼神感到憤怒。1993年至1996年間,她夥同他人在貴州貴陽、遵義和重慶大足等地,拐帶多名兒童至河北邯鄲販賣。

在審查案件時,貴陽市檢察院檢察官陳瑤發現,除公安機關移送的7起案件事實外,在案材料顯示,還有胡某姐弟被拐一事尚未查清。

“我們從被害人陳述、涉案人員對餘華英的辨認、DNA比對等方面提出補充偵查意見,最終形成完整證據鏈條。”陳瑤告訴記者,2023年9月,貴陽市中級法院採納檢察機關全部意見,認定餘華英拐賣兒童8起11人,以拐賣兒童罪判處餘華英死刑。

一審宣判後,餘華英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期間,餘華英同案犯王某文在雲南落網。餘華英是否還涉及其他犯罪事實?“我們請貴州警方與雲南警方取得聯繫,發現餘華英在雲南還涉嫌拐賣兒童的其他犯罪事實,於是建議二審法院將該案發回重審。”貴州省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主任、二級高級檢察官王東麗告訴記者。

據瞭解,檢察機關派員到雲南瞭解王某文落網後的偵查取證情況,針對王某文供述存在的不清晰問題,與公安機關共同會商,制定訊問方案,突破王某文的口供,爲指控餘華英在雲南拐賣2名兒童的犯罪事實打下堅實基礎;多次和公安機關進行案情分析,對被拐兒童數據庫進行梳理,篩查出疑似被餘華英拐賣的對象,並對線索開展偵查取證,查明餘華英還夥同他人在貴州安順拐賣4名兒童的犯罪事實。最終,餘華英自1993年至2003年期間拐賣17名兒童的犯罪事實全部被查實。

2024年10月25日,貴陽市中級法院以餘華英犯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餘華英不服,再次提出上訴。在二審庭審中,貴州省檢察院發表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出庭意見,被法院採納。目前,該案正在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死刑覈准。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教授王貞會認爲,刑罰是國家法治的重要支撐,也是社會治理的必要方式。檢察機關在辦理餘華英拐賣兒童案中依法追加起訴,不枉不縱,以有效的刑事政策和有力的司法履職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羣衆安全。

500餘條取證補證意見

構建以證據爲中心的刑事指控體系

日前,泰國政府宣佈切斷泰緬邊境5個點位的電力、燃油供應及互聯網連接,以打擊相關地區的電信網絡詐騙活動。這是我國攜手國際社會共同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又一有力舉措。

一個多月前,中國檢察機關起訴緬北明家犯罪集團的新聞,極大增強了社會各界對剷除電詐毒瘤的信心。在不少網友對此點贊之餘,記者採訪到了檢察機關公正、依法辦案的故事。

“在涉及明家犯罪集團案件中,僅查明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就超過1萬件,犯罪事實盤根錯節,證據審查認定難度大。”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辦案檢察官侯若英表示,最高檢會同公安部對該案掛牌督辦,全程指導督導。

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根據最高檢、浙江省檢察院相關部署,成立專案組,依法及時介入,對偵查方向、證據收集、法律適用等提出意見,依法審查了1110本卷宗,近1.5萬份書證、物證等證據材料,以及超過50TB的電子數據,提出500餘條取證補證意見。

被問及如何構建指控犯罪的嚴密證據體系,溫州市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部副主任徐大海表示:“我們提出建立‘兩個索引’的引導偵查意見。其中,‘人員架構索引’幫助釐清涉案人員在集團中的定位,引導重點針對集團犯罪運作機制、電信網絡詐騙和開設賭場犯罪流程的取證;‘證據索引’着重強化案件證據體系,確保所有案件事實均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最終形成完整嚴密的證據鏈條。”

“重大惡性犯罪、極端犯罪,拐賣兒童犯罪,跨境電信網絡詐騙……這些嚴重影響人民羣衆安全感的犯罪,是威脅高水平安全的‘毒瘤’。”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齊心律師事務所主任齊秀敏表示:“過去一年,檢察機關通過司法辦案維護安全穩定、防範化解風險,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這樣的檢察履職故事,鐫刻於全國各地。”

(來源:檢察日報 記者:史兆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