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克國心理健康建設 臺北榮總完成首波實地交流任務
臺北榮總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計劃」,日前完成實地視察與合作交流,在尼維斯島舉行之去污名化教育工作坊獲得與會專業人員熱烈迴響。圖/北榮提供
臺北榮總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Taiwan ICDF)攜手推動「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計劃」,日前完成首次實地視察與合作交流任務,獲得該國總理暨衛生部部長德蘭斯•德魯(Hon. Dr. Terrance Drew)的高度肯定,雙方並達成深化後續合作共識。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鄭智銘與鄭佳洵兩位主治醫師獲得魯親自接見,並肯定這場跨國合作:「臺灣不僅是知識的提供者,更是真正理解並尊重我們文化與需求的合作伙伴。」
這項合作始於去年7月,由駐克國大使林昭宏與總理德魯簽署三年計劃,從政策研擬、臨牀訓練到社區推廣與人才培育,試圖從根本建構一套屬於當地、能持續運作的心理健康體系。今年2月,克國衛生部次長Ms. Shelisa Martin Clark與Dr. Merisa Grant Tate訪臺,開啓第一步互訪與交流。
今年四月至五月,三位當地種子學員前來臺北榮總接受訓練。今年7月13日至19日,臺灣團隊踏上回訪之路,在去污名化工作坊中,鄭佳洵分享臨牀故事,讓心理疾病不再只是數據或標籤,而是「有機會被理解與照顧的生命經驗」。
鄭智銘則在現場鼓勵與總結,將臺灣臨牀第一線的經驗,轉化成在地實踐的可能性。工作坊結束後,有與會者輕聲說:「原來,我們不是孤單的。」臺灣團隊也針對當地心理健康系統的缺口,提出成立慢性病房、推動遠距精神會診、建立個案管理制度與重大傷病補助機制等具體建議。
7月18日,於當地衛生部舉行的任務總結會議上,臺灣代表團提出完整評估與可行建議,獲得總理與衛生部部長高度評價。會中雙方也同意將進一步擴展遠距教育與種子師資制度,確保在地人才養成與制度永續。未來,臺灣與克國將持續深化心理健康領域的合作,並以此爲基礎擴展更多以人爲本的醫療援助,實現國際共榮與健康平權。
由臺北榮總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計劃」,日前完成首次實地視察與合作交流,北榮精神部主治醫師鄭智銘參與篩檢活動,並及時給予第一線工作人員回饋。圖/北榮提供
由臺北榮總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計劃」,日前實地視察與合作交流,圖爲臨牀訓練班全體人員合影。圖/北榮提供
由臺北榮總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計劃」,日前完成首次實地視察與合作交流,北榮精神部主治醫師鄭佳洵與當地第一線工作人員互動。圖/北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