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人社院創新課程 AI融入人文培養批判思維

元智大學今天舉行臺北記者會,人文社會學院結合「元素養(Metaliteracy)」概念,將AI技術融入語言學習、藝術設計與文化研究,透過多門創新課程。記者許維寧/攝影

隨着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結合「元素養(Metaliteracy)」概念,將AI技術融入語言學習、藝術設計與文化研究,透過多門創新課程,培養學生的數位應用能力與倫理意識。

元智大學表示,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強調資訊、科技與創造力的應用,並結合自我反思、倫理意識與社會責任感。與傳統資訊素養不同,元素養不僅關注資訊的理解,還強調資訊生產、交流與再創作的批判性反思。

校方舉例,如AI生成的資訊可能有偏見或錯誤,需要批判性檢視其內容與來源;AI在決策與建議中可能忽略人類的倫理與文化價值,學生需要學會質疑技術的侷限性,也讓學生比較AI與傳統學術研究的準確性。

對此,元智大學人社院院長劉宜君表示,學院以「數位人文應用」爲一年級全院必修課程,透過AI文本生成技術舉辦「無厘頭AI提詞大賽」,學生不僅應運用AI技術的優勢進行創作,也要對其結果提出質疑與改進方案。

劉宜君指出,人社院各系積極將AI技術融入課程設計,推動人文科技與元素養的結合。應用外語學系開設「科技輔助語言學習」課程,指導學生運用生成式AI進行英、日語學習,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藝術與設計學系引導學生運用AI輔助程式設計,並將其應用於健康管理與互動設計。中國語文學系運用生成式AI、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將古典詩詞與文化議題轉化爲互動式數位作品。

劉宜君說,人文社會學院英語學士班更將語言溝通結合數位科技,使用專案式學習、混合式學習和翻轉教材方法,以科技溝通培養學生流暢的英語能力。此外人社院課程也注重數位倫理,培養學生在數位時代運用AI時的道德意識。

劉宜君強調,元智大學人社院透過跨域創新課程,在人文關懷與數位科技之間取得平衡,鼓勵學生運用AI技術的同時,保持批判性思維與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