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保育隊評鑑 屏東囊括全臺一半獎項

屏東縣共5個單位獲「原住民族土地古道、文化遺址及環境永續調查維護計劃」評鑑優等,囊括一半獎項,是全臺績優單位第一名。(屏東縣政府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縣共5個單位獲「原住民族土地古道、文化遺址及環境永續調查維護計劃」評鑑優等,囊括一半獎項,是全臺績優單位第一名。圖爲牡丹鄉進行遺址記錄。(屏東縣政府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縣共5個單位獲「原住民族土地古道、文化遺址及環境永續調查維護計劃」評鑑優等,囊括一半獎項,是全臺績優單位第一名。圖爲來義鄉進行古道維護。(屏東縣政府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原住民族委員會22日、23日舉辦2025年度「原住民族土地古道、文化遺址及環境永續調查維護計劃」年度教育訓練暨2024年度計劃評鑑頒獎典禮,屏東縣政府與牡丹、來義、三地門、泰武鄉公所等5單位榮獲評鑑績優,囊括一半獎項,爲全臺績優單位第一名。

頒獎典禮共表揚8個績優鄉公所,包括屏東牡丹、來義、三地門、泰武、臺東卑南、金峰、南投仁愛鄉公所、高雄市茂林區。績優縣府爲屏東、臺東、南投縣政府。另外,牡丹鄉公所農業觀光課長柯富霖、承辦人員柳承運及隊長高羚瑋也獲頒績優人員。

屏東縣政府原民處指出,屏縣計劃人員總計65人,2024年完成部落傳統生態資源永續利用超過900公頃、傳統文化遺址整理維護逾1000公里,每支隊伍都有其計劃亮點。其中,牡丹鄉公所連續3年獲得特優獎。來義鄉崑崙拗古道維護、二峰圳環境教育場域,三地門鄉拍攝影像紀錄傳統地名榮獲優等,泰武鄉公所辦理舊馬仕部落遺址維護也獲得佳等的肯定。

原民處長陳美鈴表示,早期原住民就是靠兩條腿在各部落穿梭,因此有許多「古道」,有的還存在、有的已成遺蹟,縣府推動族人管理自己家鄉的土地,屏東山林廣闊,與土地共生共存的原住民族,光是縣內登錄的部落聚落建築羣就有3處,更有多處遺址仰賴族人維護重見天日。

縣長周春米上任後,指示縣府發展更細膩的山林產業,而保育隊巡守山林,維護原民傳統遺址及生態資源,有助推動部落生態旅遊,並期許縣府團隊及各原原鄉夥伴實推展自然資源永續發展,培育部落相關人才及實踐文化復振。

原民處表示,保育隊員們是穿梭在山林間的守護神,並且監護保留地、山林撫育管理,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另外透過永續發展跟撫育山林,盼能促進原住民族地區的生態旅遊,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文化,進而轉化爲行動共同保護山林。

原民會指出,自2016年起,成立執行計劃隊伍數從17隊擴增至今年的24隊,每年提供原住民族地區約200個就業機會,2024年執行成果,包括古道或傳統文化遺址資料建檔52處、整理維護工作路線累計里程約3743公里,並推動超過3700公頃的傳統生態資源永續利用,執行成果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