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博物館還沒蓋 森林先不見?澄清湖預定地植被清除惹議
位於高雄澄清湖畔的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預定地,近日遭公民團體質疑尚未動工即大規模剷除自然植被,恐影響水土保持與飲用水安全。(森林城市協會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位於高雄澄清湖畔的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預定地,近日遭公民團體質疑尚未動工即大規模剷除自然植被,恐影響水土保持與飲用水安全;對此,高市府公園處迴應,此次作業僅爲清理颱風倒木與廢棄物,並非整地工程,後續將依專業建議進行綠覆與生態覆育。
公民團體指出,該基地位於澄清湖飲用水水質保護區內,地形多爲陡坡,其中86%的區域坡度超過5%、57%超過15%;依據《水土保持法》與《飲用水管理條例》,水質保護區內不得任意清除植被,應維持復層次森林結構,以防止土壤流失及維護水源安全,團體批評,現場多臺怪手同步清除地表植被,恐已涉及違法。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表示,根據博物館環評報告第6章內容,預定地內記錄有136種陸域動物,包含11種哺乳類、49種鳥類及56種蝶類,其中包括鳳頭蒼鷹、彩鷸、領角鴞、黃鸝等二級保育類動物,以及紅尾伯勞、斑腿樹蛙、多線真棱蜥等瀕危物種,此次復層植被被剷除,等同剝奪這些物種的棲地,將造成生態斷裂與物種流失。
此外,團體也質疑市府未在清理前召開任何山坡地維護與覆育的專業諮詢會議,缺乏生態學者或部落代表的參與與監督,恐損害社會對環評承諾的信任。
對此,公民團體提出四項訴求,包括:一、立即停止所有剷除作業,恢復原生次森林;二、邀請生態、地質、水利等領域專家進行實地會勘,制定覆育與維護標準作業程序(SOP);三、未來任何植被處理前應公開說明,徵詢專家與民間意見;四、舉辦「大澄清湖自然公園願景座談會」,廣納在地部落、環保團體與學者建言。
對此,高市府公園處表示,原住民族委員會已於2025年4月成立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籌備處,後續將整合土地、設計、經費與工程進度,預計2032年完工;市府強調,將全面依循環評結論及專業建議,確保文化建設與生態保育兼顧。
對於市府的承諾,公民團體表達肯定,並強調將持續關注相關覆育作業與開發進程,期盼澄清湖地區能成爲人文與自然共榮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