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揭曉!USR能量大爆發 大學重返社會主場

有別於以往的行禮如儀,今年報名《遠見》USR獎的議題範疇明顯深化與多樣化。 圖爲臺大植物醫生於田間進行診療實習。臺大提供

【文/李建興】

教育部USR實踐計劃進入第九年,《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也邁入第六屆,從今年各項報名方案及學校內容,在在顯示大學引導社會和產業發展的力量大爆發,無論在方案的規模、創意和效益……,都足見大學在重握臺灣社會產創的話語權。

近年來,臺灣的大學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讓科研、教學得以落地在社會應用,同時也在民間企業和公部門的協作下,大學吸取校外的能量和人才,學校開始慢慢拿回領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話語權,甚至影響力漸漸超越企業,儼然從第二要角變回最佳男(女)主角。

今年《遠見》USR的參賽狀況來看,USR在質與量上皆有驚人的表現,在在彰顯「學」引領「產、官」的態勢。

十大進化帶動全面翻轉

進化1》永續運動校級化

高教圈不再只關注學術研究,而是透過制度化的方式,將「社會責任」內建於學校治理中,體現大學的社會價值。

進化2》參與規模全面化

總共9萬6205人外部人員共襄盛舉,平均每案630.0人,同時每案還向外連結5.5所學校、4個NGO組織。

進化3》經費投資優先化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當下大學都飽受經費不足之苦,各大學在永續方面的投資卻不手軟。姑且摒除掉USR方案及永續課程的投資,光是在和校務相關的永續投資,平均每校都大方砸下1757.0萬元,其中教育部補助達1491.1萬元。

進化4》方案接軌國際化

以往,大學總給人「鎖在學術象牙塔」的刻板印象,但這次參賽大學永續報告書組的學校,有93.3%符合GRI Standards,各方案也平均向外連結1.3個國際單位。

進化5》教學課程永續化

另外,爲了幫社會培育出更多的永續、綠領人才,各大學善盡教學的本份。在這次報名「永續課程組」的方案中,平均每課程5個學分,平均經費爲334.2萬元,共41043人蔘與。其中,每案授課老師8.6名,每案修課學生925.6名。

進化6》議題案型多元化

令人激賞的是,有別於以往的行禮如儀,今年USR 議題範疇明顯深化與多樣化,且都呼應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進化7》活動過程跨界化

隨着USR的深化與複雜化,大學在執行永續工程時,不再單打獨鬥,跨校合作儼然成爲王道。

進化8》方案執行AI化

而在後AI時代,大學在執行USR,也懂得靠AI借力使力。在今年的215個報名方案中,不乏看到USRAI的身影。

進化9》社福行動獨創化

至於最大宗的社區或偏鄉社福服務,也看得出各大學努力地迭代升級。

進化10》企業合作公司化

特別的是,大學在執行永續方案時,不再只做「無本生意」,更強調能將藉由市場、商品化的手段,讓方案可以回饋到校方。

不過,值得深省的是USR計劃仰賴教育部補助的比重仍過高,如何讓計劃具備自我運作的能力,成爲未來關鍵。

詳細內容請見遠見雜誌2025年4月號:AI.永續.跨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揭露十大進化

延伸閱讀:

成大贏得《遠見》USR八項大獎!在地創課成國際典範

USR產業共創組首獎》屏科大將國際生態旅遊本土化,開創鄉村永續經濟模式

USR人才共學組、在地共融組楷模獎》臺北大學推青銀共學,全齡大學應運而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揭曉!USR能量大爆發,大學重返社會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