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三高 國健署擬定少鹽少糖指標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不但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更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與腎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國健署與臺灣高血壓學會14日共同舉辦「繼往開來,公私齊心護血壓記者會」,提出新的減鹽倡議。(鄭鬱蓁攝)
遠離三高、糖尿病,民衆都知道要「少鹽、少糖」,但多少叫做「少」?國內缺乏明確的標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14日表示,醫界大力倡議減鹽、減糖生活之下,國健署將蒐集國際相關標準並召開專家會議,預計今年底,訂定出相關標準,並於明年開始研議推動,例如食品以「警示紅綠燈」標示鹽含量高低等健康策略。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國健署統計,國人18歲以上盛行率,已由2013至2016年的25.2%,成長至2017至2020年的26.8%。
吳昭軍表示,減鹽、減糖透過實證醫學已經證明,可降低各種疾病風險,但「少鹽、少糖」的少是多少?目前並沒有標準。在醫界倡議下,國健署預計召開專家會議,訂出標準,以利推動減鹽、減糖的健康策略,國健署將先蒐集國際資料參考,預計今年底將標準定出來。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主任委員鄭浩民表示,全世界都很重視減鹽議題,因光是鹽分攝取過多,就會造成很多死亡,包括高血壓,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爲一天攝取要低於2克鈉,但國人平均攝取已超過5、6克。
要確實減鹽,鄭浩民說,食品標示是重要策略,1克鈉約等於2.5克的食鹽,而減1克的食鹽就能降1毫米汞柱的血壓,中國的低鈉鹽研究更發現,使用低鈉鹽可以減少14%中風風險、12%心血管風險,降低血壓的成果也很明顯,尤其老年人對鹽的敏感性高,一吃比較鹹,血壓影響遠比年輕人大。醫界希望標示,可以採取警示紅綠燈的燈號,讓民衆一眼可以得知自己吃的食品是高鹽、中鹽還是低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