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重整方案未審查通過,吉藥控股退市或成定局
3月5日,吉藥控股(證券簡稱:*ST吉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終結預重整決定書,決定終止公司的預重整和重整事項。法院認爲,由於公司的預重整方案未審查通過,導致公司存在較大的退市風險,因此決定終結預重整程序。業績持續虧損、數度易主生變,吉藥控股退市或成定局。
1月21日,吉藥控股披露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度期末淨資產爲-8.3億元至-11.8億元(未經審計)。吉藥控股披露,如果公司2024年度期末經審計淨資產爲負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0.3.11條的規定,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此外,吉藥控股2024年度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尚存在不確定性,具體以2024年審計報告爲準。如果公司2024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0.3.11條的規定,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上市公司出現兩項以上終止上市情形的,股票按照先觸及先適用的原則實施終止上市。
資料顯示,吉藥控股以醫藥大健康產業爲核心,業務範圍涵蓋醫藥工業、醫藥商業(含藥品零售)、醫藥研發、醫療醫養等,該公司股票自2024年4月30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自2019年至今,吉藥控股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累計虧損額超過32億元。
面對連續虧損的局面,吉藥控股也曾自救,其中包括謀劃易主。不過,遺憾的是,吉藥控股的數次易主均以失敗告終。
最早的一次是在2019年5月,吉藥控股對外公告,公司控股股東盧忠奎和黃克鳳夫婦、持股5%以上股東孫軍和股東梅河口金河德正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與吉林省吉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署股份轉讓意向協議。若該協議最終實施完成,吉藥控股的控股股東將變爲吉林省吉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爲吉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但由於股份轉讓的主要條款未達成一致,上述協議於2019年7月被終止。
同樣是在2019年7月,吉藥控股發佈公告,擬收購修正藥業100%股權。因修正藥業體量遠大於吉藥控股,此舉被業內稱爲“蛇吞象”。僅半個月後,吉藥控股稱因將要修改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決定終止收購,待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此舉還引來了深交所問詢,要求其說明雙方簽訂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的真實內容,質疑公司存在故意報備不實文檔以配合披露與事實不符的信息的情形等,證監會隨後也決定對該事件進行立案調查。2019年11月,因信披違法,吉藥控股被處以60萬元罰款,吉藥控股董事長孫軍、董事張亮、財務總監張忠偉等分別被處以30萬元、30萬元、10萬元罰款。
到了2020年11月,吉藥控股宣佈,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盧忠奎與本草匯醫藥簽訂協議,本草匯醫藥將享有吉藥控股24.23%表決權,吉藥控股控股股東也將變更爲本草匯醫藥,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爲劉舒。但在執行過程中雙方產生了分歧和糾紛,涉及未能足額支付股權轉讓款等問題。根據雙方約定,本草匯醫藥應在2021年1月31日前向盧忠奎支付全部轉讓款約1.27億元,後經2021年4月份的兩次支付後,仍欠股權轉讓款2325.68萬元,雙方隨後達成和解方案,但並未執行,雙方對簿公堂。
此外,由於債務逾期及擔保事項引發多項訴訟,吉藥控股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多項資產被查封、多個子公司股權被凍結。截至2023年末,共計88個銀行賬戶,賬戶餘額2751.55萬元,其中41個賬戶處於凍結/受限狀態,凍結/受限金額480.86萬元。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