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出軌還是數學劈腿?教育局迴應四年級數學期末考難,老師剖析

1月9日,深圳南山區小學四年級期末考試因爲難,而不得不延時20分鐘,衝上熱搜,家長一邊倒地抱怨,到底是考語文還是考數學?教育專家也出來解讀,基本都是否定的聲音,到底試題難度如何,筆者剛好是30餘年教齡的小學老牌語文高級教師,帶過幾年數學,也做了一下題,談談我的看法。

該試卷36道題,平均每道題150秒鐘。這兩分半鐘,四年級的學生需要讀題、理解、思考、計算、書寫。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超出了四年級學生的平均水平。

以第1題爲例。題幹就有迷惑性。如果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就不容易捕捉到關鍵句是“關於四萬萬理解錯誤的是”,陷入題幹描繪的場景中。因爲《長城謠》並非深圳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內容,學生應該是從音樂課或其他語文閱讀材料中接觸到該內容,四萬萬是近似數不一定知道,這一題主要是考學生掌握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知識點,實則要做對,還需廣泛的閱讀,起碼要知道《長城謠》的歌詞中“四萬萬同胞”應是虛指,當時都是四萬萬五千萬。

一道數學題,同時考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面,確實夠坑的了。

整張試卷幾乎題題如此,以至於我這語文老師都花了不少時間來理解題幹,對四年級學生來說,延長20分鐘,都不一定能夠做到大部分學生做完。

從網友的反饋看,不少網友的孩子都考哭了。這和學生閱讀速度的快慢有很大關係。值得注意的是,數學試卷和生活場景密切相關,如24題設計滑梯,29題購買10歲禮包預算夠不夠,32題商店賣褲子是賠還是賺等,這些倒是符合現在教改精神,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生活場景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特點,試題每道題都要思考,多數題轉了3個以上的彎,思維強度大,沒有說是一拿來就可以列式計算的。

總體給筆者的感覺就是,體現了學科融合,體現了生活中學習運用數學的教改特點,閱讀量大,思考強度大,區分度大。語文素養不過關,知識面狹窄的孩子拿及格分都比較難。

深圳市教育局迴應了四年級數學試卷難的原因,“新課程標準頒佈以來,國家義務教育的質量監測命題方向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就是希望通過這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讓學生逐步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現實世界、進行思考。”

家長總體感覺是學的一粒沙,考試撒哈拉,吵吵着還是要將孩子送去補課。筆者看來,補習班都沒有認真研究新課標,只能就着知識點講解,送去也是白費蠟。不如家長自己動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孩子。

在試卷分析中,筆者談到了試卷的兩個特點,語文方面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方面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試卷不少題題幹比較長,就是爲了描述創設環境,提供考察學生數學眼光和觀察思考的能力,這要求學生能夠快速閱讀題幹,抓關鍵詞,關鍵句找出內在的數量關係。

體現在語文方面就是,寒假期間家長督促孩子按照老師要求,完成推薦書單的閱讀任務,擴大孩子的閱讀量,訓練孩子抓關鍵詞,關鍵句等閱讀理解能力。帶着問題讀書,讀完了就概括總結,同時訓練速讀能力。

體現在數學方面,就是家長將生活中需要運用到數學解決問題的場景,讓孩子來做,如商超購物,怎麼組合更省錢?要繳納水電費,用哪一個支付平臺或組合付費好等等。

家長們拿到試卷後,要認真和孩子一起分析,讓孩子回憶當時做題的場景,找出是理解的原因,還是數學基礎知識沒有掌握的原因。如果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送去補習一下,無可厚非。如果是理解的原因,那就趕快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閱讀書目完成任務,送去補課沒有一點用。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