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書欣的做作,觀衆已不買賬了

在當前內娛影視市場中,古偶劇的發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被古偶劇的光芒掩蓋,生存空間愈發狹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噓,國王在冬眠》的出現本應成爲現偶劇市場的一抹亮色,試圖通過獨特的題材和浪漫的故事吸引觀衆目光。

然而,它卻事與願違,成爲了內娛現偶不景氣現狀的一個典型反面案例。

《噓,國王在冬眠》號稱國內首部冰雪運動題材的現偶劇,卻未能在題材優勢上做足文章,反而陷入了陳舊套路的泥沼。

其故事框架彷彿是從早已過時的網文世界中照搬而來,充斥着低智的夢女味。

女主衛枝,一位因職場宮鬥失業的漫畫家,在採風時偶然接觸到滑雪;男主單崇,前國家隊單板滑雪運動員,因傷退役成爲教練,與女主偶然相遇。

這種看似常見的現偶設定,在該劇的呈現中卻充滿了生硬和不合理。

爲了讓男女主相遇,創作團隊可謂煞費苦心,設計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情節。

從玩偶門、代簽門、倒騰門到廣告門,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像是生拉硬拽,強行將兩個本無交集的人湊在一起。

例如,男主身爲備受尊崇的滑雪大拿,卻莫名其妙地答應幫朋友發傳單,進而與女主產生關聯;

男主妹妹恰好是女主的骨灰粉,男主又機緣巧合地買到女主轉手的數位板等等。

如此密集的巧合,讓整個故事顯得虛假而荒謬,觀衆難以產生信服感。

劇中的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宛如一團亂麻。

衛枝身爲富家千金,有着門當戶對的竹馬糾纏不休,閨蜜與她有着複雜的關聯,閨蜜的教練竟是暗戀閨蜜的學弟;

男主方面,他與隊友既是競爭對手,隊友又成了他的準妹夫。

這種複雜的人物關係網絡不僅沒有爲劇情增添深度,反而讓觀衆看得暈頭轉向。

再加上劇集從原計劃的36集被砍至23集,在暴力剪輯下,劇情的脫線感愈發嚴重。

許多情節的銜接莫名其妙,例如衛枝在廁所被濺水後與男主的互動橋段,轉場突兀得讓人摸不着頭腦。

而且,在副線情節雞飛狗跳的同時,主線劇情卻進展緩慢。

男女主的曖昧期拖沓冗長,十幾集下來觀衆難以記住他們之間發生的實質性事件,只看到兩人毫無起伏地眉來眼去,使得劇情發展滯緩,觀感空洞乏味。

從演員表現來看,虞書欣和林一在劇中的發揮不盡如人意。

虞書欣一直以來依照個人特質選擇角色,在《噓,國王在冬眠》中,衛枝這個角色卻未能展現出她的魅力,反而放大了她一些不討喜的特質。

衛枝在劇中被塑造成一個全方位被呵護的女寶形象,摔傷腳後的過度反應以及在各種場景中的“作”,讓這個角色顯得依附性過強。

虞書欣擠眉弄眼、怪聲怪調的表演更是讓角色的“作”感刺眼,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和層次感。

林一則將男主的冰山形象演繹得如同冰溜子,眼神呆滯,肢體麻木,表演缺乏生氣,與角色的契合度較低,使得這對CP的組合難以產生足夠的吸引力。

當下,內娛現偶劇常以古偶劇更易承載夢幻、避開現實因素爲藉口,忽視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呈現,陷入套路化創作。

然而,臺偶劇的歷久彌新表明,現偶劇並非無法貼近現實、打動觀衆。

內娛創作者不應預設觀衆只追求無腦甜寵,而應在創作中融入對現實的思考,提升劇本質量。

觀衆的寬容不應成爲創作者墮落的溫牀,影視行業應反思如何挖掘題材亮點,避免過度消費套路化形象。

追求創新,以滿足觀衆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創作出真正優秀的現偶作品,而非如《噓,國王在冬眠》這般讓觀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