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市場「量減價續揚」 第2季平均單價55.9萬元 季增2.8%

預售市場價量愈趨扭曲,量減價續揚。圖/AI生成

預售市場價量愈趨扭曲,量減價續揚。永慶統計最新實價登錄,今年第2季全臺預售住宅交易量共9,485件,季減14%,且已連四季衰退,但交易量減少,房價卻仍上漲,第2季平均單價爲每坪55.9萬元,季增2.8%。

專家指出,數據顯示房價上沒有如量體的明顯跌勢,符合當前房市認知,而且因爲量弱,要是有個案表現更容易推升均價。

觀察第2季七都價量表現,交易量全面衰退;價格上,臺北、新北、新竹縣市及臺中都呈現小幅季減。

臺北市交易件數共888件,季減12.9%,平均單價120.2萬元,小幅季減1.3%;新北市交易件數共2,221件,季減0.3%,平均單價69.7萬元,季減3.3%。

新竹縣市、臺中市成交均價分別季減0.8%、0.7%;桃園市、臺南市、高雄市則是季增,其中又以桃園季增9.9%最多,每坪均價從上季的39.5萬元來到43.4萬元。

以交易量來看,新竹縣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皆較上季衰退三成以上,屬於衰退幅度較大的三個區域。

專家指出,新竹因擁有竹科、學區、生活機能等優勢,其實當地市場算是相當穩定,只是因爲沒有太多素地,加上不少建商因市況不好延後推案,造成交易量能弱化。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逾一年,不過房價卻沒有像市場期待一樣下跌太多,尤其是預售市場,持續有量價背離的狀況。

從現實面來看,統計的數據若有跌勢,都還只是在超漲收斂,甚至幅度不大,而且因爲量能疲弱,要是有個案強勢表現,更容易推升均價。

陳炳辰並表示,以區域來看,新北市中和區、新店區、桃園中壢區今年都有個案創下區域新高,即使市況不佳,品牌、地段若有利多,依然有機會受到買盤青睞。

如今央行邁向降息趨勢只是早晚問題,明年選舉又可望推出房市政策牛肉,加上央行在最新理監事會議紀錄用字遣詞和緩,且9月的新青安排除水位、換屋切結期延長兩項房市利多策略,股市又傳獲利了結氛圍,都讓房市嗅得一線生機,降價機率更不高,至多不再創高價已爲友善。

央行在去年9月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至今未有大幅鬆綁。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喊話房貸水龍頭開大一點,金管會已將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72-2條管制之外,央行則將換屋族出售舊屋期限延長至18個月,房市變化仍待觀察。

延伸閱讀

七都第2季預售成交量衰退 蛋黃區行情還是會緩漲

建商祭回饋 送家電、裝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