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計畫通過48案 3學者加薪5百萬

教育部表示,今年上半年共十六所大專校院遞出玉山學者計劃申請,總計七十九件申請、四十八件獲通過,將由臺大等十二校聘任,其中三人獲最高額年薪外加五百萬。但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出,教育部玉山學者計劃已長達七年,但仍以短期交流教研人員爲大宗,尚待教育部研擬配套。

教育部表示,今年上半年通過四十八件申請案,其中包括玉山學者十三件、玉山青年學者卅二件、國際優秀人才三件,預計將由臺大、清大、陽明交大、臺師大等校聘任。

依規定,玉山學者可獲外加年薪最高五百萬元,以三年一期;青年學者可獲外加年薪最高一五○萬元,五年一期。教育部高教司長廖高賢表示,上半年共三人獲五百萬外加年薪,部分爲短期交流,將依其在臺時間,按比例發給。

廖高賢也表示,學校歷來多反映希望提報的學者可隨到隨審,加快聘任速度。因此今年首次改採上、下半年制度,學校若有理想的目標人選,今年也能先和教育部提報,事後再進入教評會完成三級三審。

臺大上半年包辦十七位學者,包括三位玉山學者、十四位青年學者,領域橫跨人文社會、理工電資和生醫。校方表示,今年文學院延攬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院士歐陽文津擔任玉山短期交流學者,其專長橫跨古典和現代阿拉伯文學,歷史與中東研究。歐陽文津將於未來三年住校,預計開設二門課程,並視需要指導學生論文。

不過審計部表示,玉山學者與青年學者近年申請通過件數雖增加,但實際聘任率下降且整體未及八成。

審計部表示,以玉山學者爲例,計劃開辦七年,累計聘任人數雖一○四人,但多半是短期交流教研人員,各年度均逾五成。

審計部認爲,以短期交流教研人員爲大宗,不利累積學術能量,教育部應檢討現行方案未能吸引人才長期留臺的原因並研議配套,如是否規畫玉山學者親屬來臺就學配套、研議差異化補助策略等。

有國立大學高層指出,有些玉山學者用高薪聘請,但一年僅來臺三、四個月,主要原因在於「挖不動」理想層級的學者,多是一年來幾個月撐場。

教育部表示,考量國際資深頂尖學者在國外多有教職,先以短期交流形式邀來臺研究交流,建立連結,以利日後進行深度合作交流或專任任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