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缺乏社交有關…失智症盛行率偏高 學者教「健腦小活動」

學者建議,長者要有維持社交圈,還要玩健腦小活動來預防失智症。記者江婉儀/攝影

失智症數量增加,學者觀察,這與長輩缺乏社交有關,新北市社會局結合馬偕醫學院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由護理學系副教授陳怡亨專程到社區爲長輩上課,教長輩認識失智症與如何預防。

近年數起社會悲劇發生後,經查個案都沒有相關紀錄,包含昨日瑞芳母未通報女兒離世6年等,陳怡亨表示,社區長輩的失智症盛行率65歲以上有7.99%,80歲以上則高達16%。

陳怡亨說,當長輩走路變慢、無法爬樓梯、話說不完整、偶而會斷片、大小便失常等,這些都是失智症的前兆,失智症是因爲大腦病症導致而成,會影響記憶、思考、語言、行爲和日常生活的能力,而且時間可能長達15年。

陳怡亨表示,失智症可分爲退化型、血管型和其他型,其中退化型阿茲海默症佔56.88%爲最高,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血管型佔22.91%,其他型巴金森氏佔7.12%。誘發失智症的因子除年齡、基因、家族史外,慢性病如三高、肥胖、個人的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不佳如過量菸酒、缺乏運動、缺乏社交或接觸鉛、汞等毒性物質都有關聯。

一位70歲的簡姓阿嬤表示,她經醫師診斷已經罹患失智症,醫師開藥給她吃,她擔心要吃一輩子。陳怡亨表示,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症狀,只能延緩,她教大家幾個健腦的小活動,如平舉換手勢,能訓練反應力和專注力;扶着桌沿單腳站立順時鐘畫圓圈,可以訓練平衡力。另外要多喝水,吃飯前做做口腔操、多咀嚼食物等,也能排毒、吸收營養。最重要是有社交圈,避免孤寂感。

馬偕醫學院護理學系副教授陳怡亨表示,缺乏社交也是造成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記者江婉儀/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