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努力愈心酸」 美大豆農:其他市場加總 不夠中國零頭

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的買家,今年迄今卻未下單,危及美農民生計。(新華社)

今年美國秋季農作物豐收,但往年最大的大豆買家中國迄未下單,被視爲是中國對美國總統川普高關稅政策的反擊。據路透報導,美國農民、相關行業組織和川普政府正急尋替代市場,但仍無法彌補中國不買大豆的巨大損失,目前這些替代市場加起來總額甚至還不夠中國採購總量的零頭,「愈努力愈心酸」;而且,失去中國市場的經濟壓力,也已蔓延至拖拉機制造商及其他農業相關企業。

據觀察者網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提高關稅下,近30年來,中國進口商首次沒有在秋季美國大豆收穫季下單採購。路透報導稱,陷入絕境的美國農民、相關行業組織和川普政府正試圖向奈及利亞、越南、孟加拉國等原本並非美國大豆主要買家尋找替代市場。但目前這些努力仍無法彌補美國失去中國這一大豆最大買家所造成損失。

據統計,去年中國採購量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約45%,且常會在10月初前敲定年度所需美國大豆的40%左右。但美國最新數據顯示,在秋收開始前的1至7月,美國農戶損失了數十億美元潛在營收。同期,美國對孟加拉國大豆出口量大幅增加,略超40萬噸,但這僅爲中國常規需求的一小部分;對越南、埃及、泰國和馬來西亞出口增長,但美國大豆總出口量較上年仍下降8%,降至1890萬噸。

其中,作爲美國最大的大豆生產與出口州,伊利諾州的大豆產業危機尤爲突出。49歲農民瑞安·弗裡德斯(Ryan Frieders)今年2月在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贊助下,前往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考察加工廠,但沒有看到轉機;「有人談論開拓印度、東南亞和北非市場,但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尚未發掘、能突然發力並取代中國的『失落市場』」。

今年8月,伊利諾州也接待了多國農產品買家,但截至7月,美國今年尚未向秘魯、奈及利亞出口大豆,對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的出口量微乎其微,對墨西哥出口持平,對多明尼加出口下降。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稱,他已前往日本和印尼開拓新市場,但也坦言「中國市場規模太大,想要一夜之間找到替代者絕非易事」。

美國大豆協會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國平均進口了全球大豆貿易供應量的61%,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如今中國的大豆採購轉向了南美。雪上加霜的是,大豆種植收入下滑已對美國農村地區的其他領域產生連鎖影響。全球農業機械巨頭凱斯紐荷蘭工業集團(CNH)表示,在截至6月30日的六個月裡,其農業業務淨銷售額同比下降20%,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格里特·馬克思(Gerrit Marx)表示,「只有當中國真正開始下單時,好消息纔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