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府院不同調? 俞大㵢:不排除最先進晶片在美國生產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俞大㵢。圖/聯合報資料照
我國駐美代表俞大㵢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的訪問,俞大㵢指出,臺積電最先進的晶片會先在臺灣製造,一旦技術成熟,就有可能在美國製造。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月初宣佈,臺積電將在美國額外投資1000億美元,魏哲家並與賴清德總統連袂舉行記者會,強調核心研發仍在臺灣,而美國擴大投資對此毫無影響。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說,根留臺灣、壯大臺灣纔是政策目標。
俞大㵢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該訪問影片在18日播出。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宣稱臺積電的投資案,將讓最先進的晶片在美國生產製造,俞大㵢對此表示同意。
華爾街日報記者詢問臺灣是否準備好讓最先進的晶片在美國製造,俞大㵢說,由於人工智慧(AI)等產業的發展,市場對於晶片的需求大增,不可能所有晶片都在臺灣生產。
俞大㵢認爲,拉近晶片生產製造與客戶之間的距離是合理的做法;俞大㵢也指出,臺灣的晶片客戶主要是美國。
俞大㵢也說,讓臺灣晶片成爲供應鏈的一部分,也讓臺灣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變得更緊密,讓臺灣半導體產業從「矽盾」(Silicon Shield)升級成「矽堡壘」(Silicon Fortress)。
俞大㵢指出,臺積電投入大量的資源研發最先進的晶片,這些先進晶片會先在臺灣製造,一旦技術成熟,就有可能到其他地方生產製造,包括美國。
針對臺美安全議題,俞大㵢表示,臺灣瞭解盟友希望臺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建議,臺灣過去10年的國防預算也幾乎成長一倍。
俞大㵢說,臺灣願意付出更多,尤其賴清德總統宣示,目標讓國防預算達到國家GDP的3%以上。
俞大㵢指出,臺灣過去8年來,在軍購上花費2600億美元,主要向美國採購軍備,美國一共宣佈48次對臺軍售。
不過俞大㵢說,對臺軍售中很大一部分的軍備至今都還沒有運到臺灣;俞大㵢說,臺灣非常感謝美國對臺軍售,但交貨給臺灣的速度是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