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傅崐萁互戰7000萬元捐款 藍委分析童子賢「政治算計三部曲」

▲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左),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右)。(圖/記者屠惠剛、李毓康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日前爆料,曾要捐款給花蓮,但學校被縣府恐嚇不準收款,事後花蓮縣長徐榛蔚、立委傅崐萁開告,傅今(25日)更指,童稱2018年捐款7千萬元,但縣府根本沒有收到。國民黨立委邱鎮軍今在臉書上分析「童子賢的政治算計三部曲」,並嗆童子賢用「良心」登場、靠「捐款」作戰。

邱鎮軍提到,2025年花蓮罷免傅崐萁案進入白熱化,一位平日鮮少涉入政治爭議的企業家「童子賢」卻意外成爲媒體追逐焦點。身爲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副董事長,童子賢本該是政策圈的幕後智囊,但這回卻選擇高調現身政治前線,不僅站上罷免宣傳車公開站臺,還親自投下震撼彈「我曾捐出七千萬元協助花蓮賑災,卻遭花蓮縣政府阻擋,甚至打電話恐嚇學校不得收款。」

邱鎮軍說,一場看似以「良心」爲名的正義呼籲,隨着更多事實浮現,卻逐漸露出一套熟悉的政治操作軌跡。從發言時機的精準切入,到敘事手法的情緒鋪陳,再到「捐款敘事」的反覆修正;這出「花蓮關懷劇場」,也許比外界想像的更有劇本、更有目的。

邱鎮軍分析第一部,「以良心之名高調現身」,童子賢在罷免案投票前幾天,他選擇打破沉默,現身花蓮,聲援罷免,接受專訪,拉出過往捐款與受阻的敘述,並強調一切出於「對花蓮的關心」與「無法再沉默的良心」。乍看之下,這樣的出發點令人感動。然而,冷靜一想,如果這是他「多年來耿耿於懷」的正義怒吼,爲什麼他在 2018 年地震後沒說、在 2024 年0403地震時也沒提,偏偏選擇在 2025 年傅崐萁面臨罷免的最後倒數階段「突然爆發」?而且不是透過一篇聲明或回憶文章,而是全力動員、全方位參與,從政治語言到媒體話術,都高度整合。所謂「良心發聲」,怎麼看都像是經過政治盤算的訊號投放。

第二部,「反建設背景被揭,真意浮現」,就在童子賢喊出「關心花蓮」、「不忍再見傷害」的同時,讓人開始回憶起這位「花蓮子弟」過去對家鄉的貢獻。2007年,他反對蘇花高,說那會造成山崩災難。2024年,他反對環島高鐵東延,說若地震崩塌掩埋高鐵是百倍悲劇。他主張「不要再擴大工程」、「普悠瑪就夠」,一概反對地方重大交通建設。這樣一位反對花蓮所有建設的「關心者」,突然跳出來批評地方首長「阻擋善款」,說要「爲花蓮發聲」,到底是什麼樣的「花蓮視角」?一邊說「不該讓花蓮再受傷」,一邊卻否決每一項讓花蓮走出困境的建設,這種邏輯錯位,恐怕不只花蓮人難以接受,連全臺觀衆都看得出違和。

第三部,「先喊七千萬,再改口2018起捐、最後才丟出明細」,童子賢聲援罷免傅崐萁的其中一個核心主軸,就是那句擲地有聲的「我捐了七千萬元給花蓮,結果善款被縣府阻擋,還恐嚇學校不準收。」這樣的說法乍聽之下極具殺傷力,尤其發生在0403花蓮強震之後,社會情感敏感脆弱,大衆自然會直覺聯想,原來童子賢是0403捐款者之一,而傅崐萁和花蓮縣府竟然不讓善意進入災區?但第一時間,花蓮縣政府就回應查無捐款紀錄,教育界人士也紛紛出面駁斥「遭施壓」、「接到恐嚇電話」的說法。面對質疑,童子賢並沒有直接提出證據,而是進行了第一次「敘事調整」;他改口說:「其實那七千萬是從2018年0206地震開始陸續捐出,包括教育、醫療與災後重建項目。」

邱鎮軍說,換句話說,最初讓人誤會是0403賑災捐款,後來卻變成跨七年的公益總額。這樣的「敘事滑動」,已經不只是時間錯置,更是刻意利用災後社會情緒,將多年來的捐款記憶武器化,轉化爲對傅崐萁的指控彈藥。但事情還沒結束。隨着媒體與各界進一步追問細節,童子賢又進行了第二次「補充」;他在訪問中表示。「如果大家有疑問,我願意公開明細。」並於之後透過平臺公佈了部分歷年捐款資料。

邱鎮軍認爲,這種先打後補、先丟指控再慢慢修正與補件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政治投射測試「拋出一個敘事,看反應如何,再視情況微調細節,修正語言,擴充包裝。」更諷刺的是,童子賢所公佈的捐款明細,多數都不是「直接捐給學校、被縣府阻擋」的類型,而是透過基金會或平臺系統性支持特定教育機構與NGO,與他最初描述的「被打電話警告、學校嚇得不敢收錢」的劇情,顯然落差甚大,顯非事實?

邱鎮軍強調,不能否定童子賢曾有善行,也不質疑企業捐助社會的價值,但問題在於:這些本該屬於公益記憶的內容,怎麼在選舉周變成帶情緒包裝的政治武器?他不是一次清楚陳述完整脈絡,而是先丟情緒攻擊,再改說法補漏洞,最後纔出示證據救聲望!這不是一場單純的公益爭議,而是一套經過計算的話語佈局與節奏控場。

邱鎮軍說,童子賢說是愛花蓮,其實是在「算選舉」,童子賢這次的操作,不是單一失言或誤會,而是從登場時機、內容編排、政策立場到議題操作,處處展現精準政治思維與輿論操控技巧。他不是單純站出來,而是配合著民進黨中央步調、親綠社羣、罷免動能,選在最能產生輿論效果的時間出手。他不是在關心花蓮的未來,而是在塑造一種「誰反對我,就是阻擋良善」的道德敘事。

邱鎮軍表示,當善行變成選戰子彈,用過去的善意重新包裝爲道德勒索的理由,我們不禁要問,這真的是爲了花蓮人好,還是爲了自己在輿論場上,先佔一席溫暖之地?當一位企業家,將人民的傷痛、災後的善意、教育的希望,變成政治算盤上的棋子,那就不是「愛之深責之切」,而是「算之深操之狠」。

邱鎮軍喊話,明天,不只是傅崐萁的關鍵時刻,更是花蓮人、全臺灣人對「假良心、真操盤」說不的日子。如果花蓮的未來,不能再容忍被假善意、真算計綁架,那麼明天請投不同意罷免,因爲,大家看得出來,誰真的站在花蓮這邊,誰,只是在用人民的血,暖自己政治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