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多部門解讀:不區分一孩二孩三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賀佳雯 北京報道

3週歲以下,每孩每年補貼3600元。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已公開發布。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發放育兒補貼。如今,這項惠及千家萬戶的全新公共政策落地,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3600元標準如何測算確定?育兒補貼政策效能有何預期?還有哪些支持生育的配套落地將會措施?

2025年7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介紹育兒補貼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關情況,出席發佈會的還有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郭陽,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負責人劉娟,全國總工會女職工部部長劉紅梅,共同答記者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表示,育兒補貼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範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羣衆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是一項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

不區分一孩二孩三孩

根據《實施方案》,國家育兒補貼的基礎標準爲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滿3週歲。郭燕紅解釋,這一標準是結合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居民的養育成本和政府財力狀況等多種因素,也參考了國際上育兒補貼的相關情況,按照盡力而爲、量力而行的原則綜合確定的。

育兒補貼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民生政策,涉及千家萬戶。從國際上看,這是不少國家採取的生育支持政策之一;從國內看,一些地方結合了當地的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探索實施了不同形式的育兒補貼政策,受到羣衆普遍歡迎。

郭燕紅表示,根據國際和國內的實施情況,我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將會產生三個方面的預期效果:首先幫助減輕家庭養育的負擔。育兒補貼制度作爲支持生育的經濟政策,通過財政資金的精準發放,可以直接增加羣衆的現金收入。育兒補貼每年惠及上千萬個家庭,可以爲家庭育兒提供基礎性的支持,改善育兒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庭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助力幼有所育。

其次,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育兒補貼是強化生育支持、促進生育友好的激勵政策,樹立了鮮明的政策導向。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還有利於和托育、教育、就業、稅收、住房等相關的政策同向發力,持續完善生育政策體系,更好地形成系統集成效應,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最後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育兒補貼是一項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政策,惠及面廣、發放穩定,是“投資於人”的重要措施。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進一步強化基礎民生保障,促進家庭發展,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密切結合起來,“小切口”撬動“大民生”。同時,有助於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新動力。

此次補貼不再區分一孩二孩三孩。王海東透露,在國家育兒補貼制度研究制定的過程中,國家衛健委會同相關部門對補貼對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地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大家普遍建議應當加強對一孩家庭的生育支持。

王海東解釋,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將一孩納入育兒補貼範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一孩家庭是育兒家庭的主體。我國每年出生的人口當中,一半以上都是一孩,所以將一孩納入補貼範圍,實現育兒補貼制度的廣覆蓋,能夠全面惠及育兒家庭;第二,生育是一個家庭的大事。生育一孩是家庭生育的起點和基礎,也是特別需要支持的關鍵階段,所以給一孩發放育兒補貼,可以改善家庭的生育體驗,減輕家庭的養育壓力,也有利於家庭的再生育考慮。

育兒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根據《實施方案》部署,中央財政將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對於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補貼所需資金,中央財政按照一定比例對地方予以補助,中央總體承擔約90%。

足額、及時領到育兒補貼,是千萬家庭的第一訴求。近期,財政部還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育兒補貼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資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監督的具體要求,細化規範資金下達流程,落實各級工作責任。兩部門將對補助資金實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做好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確保管好用好財政資金。

值得一提的事,《實施方案》規定,對按照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在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認定時,育兒補貼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此前,國家出臺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扣除標準爲每孩每月2000元。這些政策配合育兒補貼制度,將綜合發揮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的作用。

在政策銜接方面,此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展了育兒補貼試點工作,且補貼金額高於此次國家基礎標準。郭燕紅說明,各地按規定做好評估和備案工作後,可以繼續執行。郭燕紅強調,之前沒有育兒補貼政策,或者補貼範圍較小,或者補貼標準低於國家的,要按國家補貼的範圍和基礎標準統一實施,實現政策均等化覆蓋,體現政策的公平性。

《實施方案》明確,各省份在地市級執行統一的育兒補貼政策及標準,地區差異較小的省份也可以在本省份內執行統一的育兒補貼政策及標準。也就是說,育兒補貼政策要至少在地市級層面進行統籌。提高政策的統籌層次,有利於避免政策碎片化,切實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生育津貼直接發放個人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提出了4個方面13項一攬子生育支持措施。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會上獲悉具體進展。

在經濟支持方面,多渠道降低羣衆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並將扣除標準提高到每個子女每月2000元;提高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水平;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將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等。

生育津貼作爲參保女職工產假工資,由生育保險支付,保障產假期間的生活費用,也使嬰兒得到必要的照顧和哺育。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負責人劉娟介紹,“十四五”期間參保人累計享受各項生育保險待遇9614萬人次,基金累計支出4383億元。實現生育津貼審覈支付10個工作日內辦結,目前全國超六成的統籌地區已經實現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

在時間支持方面,進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區、市)普遍延長產假至158天及以上;均設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產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兒假。

在托育服務方面,進一步完善托育服務體系,特別是加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大力推進托幼一體服務,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託等多種方式的托育服務。截至去年年底,全國託位數已達到千人口4.08個。

在婦幼健康服務方面,推進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擴大分娩鎮痛服務覆蓋範圍,持續實施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去年年底,我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4.3/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4.0‰,婦幼健康核心指標達到歷史最優水平,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婦幼健康高績效的10個國家之一。擴大兒科醫療服務供給,部署全國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全部提供兒科醫療服務,來滿足和保障廣大兒童就醫需求。

在教育支持方面,各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深入落實“雙減”政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幫助減輕家庭教育負擔。不少地方出臺實施了多孩子女同校政策,幫助解決家長接送不便問題。在住房支持方面,各地多渠道拓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幫助解決住房困難。一些地方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等。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總體上已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特徵明顯。對於當前我國人口發展的新形勢,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作出解釋。他指出,爲了適應人口發展新形勢,我國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不斷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至於育兒補貼能發揮多大作用,王海東迴應,人口是一個慢變量,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包括育兒補貼在內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的作用需要長期觀察,將在實施過程中持續跟蹤、全面評估。國際經驗表明,生育支持需要多維度政策同向發力,形成系統性支持。

無論如何,育兒補貼釋放了鼓勵生育、真金白銀支持生育的積極政策信號。8月31日前各地將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線上線下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