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誤捕少女鬼蝠魟喪命 專業團隊做成標本翱翔海科館

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鬼蝠𫚉,官民合作花了380天製成標本;圖爲柔皮作業。圖/海科館提供

瀕危魚類鬼蝠𫚉的鰭有如翅膀,在海中姿態極爲優雅,不幸的是有尾還是「少女期」的鬼蝠𫚉,誤中延繩釣漁船的魚鉤喪命。官、民團隊花了380天,從剝皮到復皮,做成栩栩如生的標本。鬼蝠𫚉「復活」後,懸吊在海科館主題館5樓廊道,活靈活現的俯衝姿態,宛如飛天魔毯,一如預期成爲打卡熱點。

時間推回2023年7月13日上午10時30分,海科館接獲行政院海委會海洋保育署通知,有漁船誤捕鬼蝠𫚉(蝠鱝),已經死亡。鬼蝠𫚉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被列爲瀕危(Endangered)物種。因爲罕見,海保署希望能做成標本。

盛夏季節氣溫高,體長5.45公尺的鬼蝠𫚉被運住新北市金山磺港漁港後,想要做成標本必須與時間賽跑。海科館團隊分頭並進,在接續的12小時中,展開一連串的討論、聯繫等作業,想盡辦法確保珍貴的鬼蝠𫚉,能以標本續命。

海科館研究典藏組組主任施彤煒說,鬼蝠𫚉魚體太大,臨時找不到合適的吊車,更麻煩的是要找到容得下鬼蝠𫚉的冷凍廠與冷凍櫃,以及合適的處理場地。難題一一浮現,團隊一度興起放棄念頭,但機緣隨即出現。在漁業界人士及在地鄉親幫忙下,成功把鬼蝠𫚉吊上貨車,運送到基隆市經營水產品批發的川欣企業,急速冷凍至-20℃,未讓魚體腐敗。

鬼蝠𫚉體長可達9公尺,體重可達3公噸,隨着海流在海中游動時,彷彿像巨大的風箏般,看似慵懶,又似飄逸。意外喪命的雌性鬼蝠𫚉體長5.45公尺,體重1300公斤,還處於青少年期,海科館將牠命名爲「蝠妹」。

曾任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鯨魚龍生態公司標本師李宗翰領軍制作標本。李宗翰說,蝠妹的狀況看起來有點慘,但團隊有信心讓牠再漂亮起來。標本製作流程包括剝皮、鞣皮、削皮、軟骨的清潔與處理、假體的製作與修正、復皮、塗裝等手續,爲了完美呈現,每個階段都要一而再、再而三確認問題點,頗爲費時。

製作假體時,團隊成員把鬼蝠𫚉的上下齶軟骨合膜,用來修正假體粗胚,力求恢復牠生前最真實的樣貌,讓翻模的假體達到最真實的效果。覆皮後要不斷「捶背」,讓皮和還沒有全乾的糊精完全黏合,併爲肌肉紋理塑形,因爲蝠妹是少女,不能有細紋。

專業團隊花了整整380天,像創作藝術品一樣,一筆一畫地讓這尾鬼蝠𫚉「復活」過來,製作成栩栩如生的標本後,運進海科館,懸吊展示在主題館5樓廊道上,彷彿用俯衝姿態,遊向科學廳廊道挑高玻璃帷幕的飛天魔毯,活靈活現且動感十足。

海科館代理館長王明源邀請民衆造訪海科館,近距離的觀賞鬼幅𫚉優美的姿態,也可從中認識鬼蝠𫚉相關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的知識,同時別忘了拍照打卡,留下美麗的回憶。

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鬼蝠𫚉,官民合作花了380天製成標本;圖爲搬運上岸作業。圖/海科館提供

鬼蝠𫚉標本懸吊在海科館主題館5樓廊道上,吸引遊客目光。圖/海科館提供

有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雌性鬼蝠𫚉,展翼5.45公尺,體重1300公斤,尚處「青少年」時期。圖/海科館提供

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鬼蝠𫚉,官民合作花了380天製成標本後,搬運至海科館主題館吊裝。圖/海科館提供

鬼蝠𫚉標本懸吊在海科館主題館5樓廊道上,工作團隊合影歡慶鬼蝠𫚉「復活」。圖/海科館提供

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鬼蝠𫚉,官民合作花了380天製成標本;圖爲標本覆皮作業。圖/海科館提供

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鬼蝠𫚉,官民合作花了380天製成標本;圖爲假體制作。圖/海科館提供

海中瀕危的鬼蝠𫚉體長可達9公尺,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圖/海科館提供

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鬼蝠𫚉,官民合作花了380天製成標本;圖爲標本噴修還原皮作業。圖/海科館提供

漁民誤捕被稱爲「海洋飛行魔毯」的鬼蝠𫚉,官民合作花了380天製成標本;圖爲削皮作業。圖/海科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