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鬼蝠𫚉「再活一次」 經歷380天重新「優遊海科館」
▲雙吻前口蝠鱝,俗名鬼蝠𫚉(蝠鱝)標本耗時380天手工製作而成。(圖/翻攝自Facebook/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實習記者陳安榆/綜合報導
基隆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讓「鬼福𫚉」再活一次,經過380天手工製作,終於能展出呈現在民衆面前。鬼蝠𫚉是大洋型的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IUCN分類爲瀕危(Endangered),此次展出透過懸吊展示讓民衆近距離觀看,也能更瞭解相關知識。
爲了呈現鬼蝠𫚉的栩栩如生的模樣,專業團隊從剝皮、柔劑處理、削皮作業、軟骨的清潔與處理、假體制作與修正、復皮作業、塗裝等等,透過複雜的手續讓鬼蝠𫚉再度復活,並懸吊展示於海科館的主題館5樓廊道上,以俯衝的姿態「遊」向科學廳廊道的挑高玻璃帷幕學。
▲巨大的鰭就像翅膀一樣,被稱爲「海洋中最優雅的動物之一」。(圖/翻攝自臺灣魚類資料庫)
雙吻前口蝠鱝俗名鬼蝠𫚉(蝠鱝),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列爲瀕危。牠的身體扁平寬大,是世界上最大的𫚉魚,體長可達9公尺,體重更是可達到3頓的重量,牠的菱形體型在海中游動時,彷彿像是巨大的風箏,慵懶的飄逸,巨大的鰭就像翅膀一樣,能沿着洋流翱翔,也被稱爲「海洋中最優雅的動物之一」,又或是「飛行魔毯」。
▲鬼蝠𫚉是世界上最大的𫚉魚。(圖/翻攝自臺灣魚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