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震兩小時直播對線:賽車星冰樂輸得一塌糊塗

8月23日,知名車評人陳震與賽車星冰樂相約直播間,就近期圍繞小米汽車的爭議展開對線。

此前,陳震因多次發表涉及小米汽車的言論而引發爭議。2024年,陳震受邀試駕小米首款電動汽車SU7後,在評測中將其與保時捷、奔馳等豪華車型進行對比,引發討論。

今年5月,小米發佈YU7寶石綠配色,陳震隨後在社交平臺曬出法拉利定製色車型,並提及5月22日是恩佐・法拉利之子皮耶羅・法拉利80大壽,被指內涵小米YU7抄襲法拉利配色及選在特殊日子開發佈會。

此後,賽車星冰樂等博主對此事多次發聲,指責陳震。而陳震則否認自己故意內涵,雙方在微博上互不相讓,爭論不斷升級。

陳震:不瞭解法拉利“玩兒梗”

開始直播後,陳震與賽車星冰樂就“法拉利玩兒梗”展開討論。起因是小米發佈新車後,法拉利中國推送了一篇介紹“皮耶羅・法拉利定製色”的文章,陳震轉發了相關內容。

賽車星冰樂認爲法拉利是在“玩兒梗”。而陳震則表示自己並不瞭解這個“梗”,轉發僅因個人對車輛顏色的喜愛。

雙方圍繞“是否故意玩梗”及“陳震是否刻意迴應小米”展開爭論,但未能達成共識。

陳震:從未質疑小米發佈會日期合理性

接着,二人就陳震5月22日當天發有關法拉利定製色車型的微博展開討論。

陳震表示,5月22日法拉利公衆號發佈了一篇介紹皮耶羅・法拉利定製色車型的文章。他因個人對這一顏色的喜愛,以及當天恰逢皮耶羅・法拉利生日,便轉發了相關內容。他強調,自己並無任何玩梗或針對小米之意。

然而,衆多極端“米粉”對陳震的行爲表示不滿,指責他故意選擇在小米發佈會當天發佈法拉利相關內容,是在內涵小米。

陳震解釋稱,小米發佈會的日期應早於法拉利公衆號的推文。他認爲,小米作爲大型企業,發佈新車的籌備工作需要提前很久進行,不可能爲了法拉利老爺子的生日而特意選擇這一天。

陳震還表示,自己從未質疑小米選擇發佈會日期的合理性。他的不滿主要針對那些無端指責他的人。在他看來,極端“米粉”的指責是沒有邏輯依據的。

針對陳震的解釋,賽車星冰樂持質疑態度。他認爲陳震的言論可能存在引導性,雙方圍繞事件的來龍去脈、誰先發起爭論、誰在玩梗等問題展開了激烈交鋒。

儘管雙方在直播中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但未能完全達成共識。陳震在直播中再次重申,自己轉發法拉利相關內容僅是出於對車輛顏色的喜愛,沒有任何針對性的意圖。

陳震:“假NIKE”鞋僅爲分享個人經歷

接着,雙方圍繞陳震在微博中提到的“假nike”“莆田鞋”等言論展開討論。陳震解釋稱,這些言論僅是分享個人經歷,並非針對小米或其他品牌。

他提到自己小時候曾穿過假nike,並表示當時穿得非常低調。對於莆田鞋上市的討論,陳震認爲,莆田鞋作爲平價替代品,其上市本身沒有問題,但客觀上不會因莆田鞋上市而禁止發表NBA相關動態。

他強調,自己在面對爭議時保持了剋制,並希望觀衆能夠理解其言論的上下文。

對該問題,二人仍未達成共識。

陳震:對不同品牌測評不存在區別對待

隨後,直播討論轉向陳震在測評小米汽車時的言論。賽車星冰樂指出,陳震在測評小米汽車時提到了12處不滿,而在測評其他車型時提到的缺點相對較少,質疑其是否存在區別對待。

賽車星冰樂進一步提到車評人是如何左右結果的,他認爲車評人可以通過選擇性地提及優點或缺點來影響觀衆對車輛的看法。

陳震迴應稱,他提到的缺點基於個人主觀感受,並無刻意偏袒或貶低任何品牌。他強調,車評人應基於真實體驗和客觀事實進行評價,而不是通過選擇性評價來左右結果。

在討論小米汽車的靜謐性時,陳震表示,其靜謐性在同價位車型中表現一般,主觀感受不如其他車型。

然而,賽車星冰樂指出,根據專業聲學實驗室的測試結果,小米汽車在靜謐性方面位列全場第一,甚至優於奔馳S級、邁巴赫S680等豪華車型。

陳震迴應稱,實驗室數據與實際駕駛感受可能存在差異,因爲實驗室測試通常在理想環境中進行,而實際駕駛時,胎噪、外界環境噪音等綜合因素會影響主觀感受。

此外,雙方還就陳震在微博上多次提及小米負面新聞的問題進行了討論。賽車星冰樂提到,陳震在微博上多次提及小米的負面新聞,次數遠多於其他品牌。

陳震解釋稱,他所提及的內容並非全是負面,部分是爲了引發討論或澄清事實。例如,他曾轉發小米事故相關新聞並強調是人爲因素而非車輛問題。陳震否認刻意針對小米,並表示自己對所有品牌的評價均基於主觀感受和實際體驗。

陳震否認與小米“鬧掰”

直播還涉及陳震與小米的合作關係問題。賽車星冰樂提到,陳震未受到小米SU7 Ultra的試駕邀請,也未與小米進行廣告合作,且與雷軍互相取消了關注。陳震確認了這些事實,但否認與小米“鬧掰”,強調雙方僅是正常的合作關係調整。

雙方還就“劉路”形象問題展開了討論。賽車星冰樂認爲,“董老廝”塑造的“劉路”形象深入人心,導致網友將陳震與“劉路”形象聯繫起來。

陳震則表示對“董老廝”不瞭解,他投訴的原因是“董老廝”的視頻中評論指向了自己,因此投訴,並將保留採取法律手段的權利。

陳震:評價其他品牌標準並無不同

陳震和賽車星冰樂還討論了與其他車企的合作及負面新聞的問題。賽車星冰樂指出,陳震在與其他車企有合作協議的情況下,對其品牌負面新聞較少進行討論。陳震強調,自己對不同品牌的評價標準一致,且在測評中保持客觀。

接着,賽車星冰樂表達了對陳震態度的轉變,從曾經的崇拜到現在的失望,認爲陳震在處理與小米關係及相關爭議時未能堅持原則。

陳震再次強調,自己的行爲基於客觀事實,強調與雷軍的互相取關僅是正常互動,不應被視爲“鬧掰”。他還提到,自己與雷軍的合影事件中,因對方對照片覺得不滿而選擇配合,這屬於禮貌行爲,與“鬧掰”無關。

在技術討論方面,雙方還圍繞小米汽車的24小時耐力賽展開激烈討論。陳震質疑測試是否達到性能極限,認爲巡航狀態下的功率輸出未觸及電機極限。

賽車星冰樂則認爲,陳震對測試標準的理解存在偏差,並以小鵬P7的測試爲例,說明其對不同品牌的評價標準不一致。陳震進一步解釋稱,他對不同品牌的測試標準持一致態度,並以小鵬P7的測試爲例,說明其對性能極限的判斷。

最後,由於時間關係,直播接近尾聲時,雙方約定未來繼續深入探討相關話題。儘管雙方在直播中對多個爭議點進行了討論,但未能達成完全共識。

誰贏了?

陳震與賽車星冰樂車評爭議直播對線落幕:一方穩守邏輯一方論證乏力,行業內幕意外浮現

僅從直播全程呈現的狀態、論證邏輯及溝通效果來看,雙方表現差異顯著。

直播期間,陳震始終以坐姿參與對話,姿態穩定且表達連貫。面對賽車星冰樂提出的“是否陰陽小米”“是否因未獲合作刻意提及負面”“是否質疑性能測試合理性”等核心質疑,陳震均圍繞“客觀事實與主觀感受區分”“評價標準一致性”展開回應,全程邏輯自洽,未出現觀點矛盾或表達斷層。

相較之下,賽車星冰樂雖提前準備打印資料,並多次在鏡頭前展示所謂“證據”,但其論證過程存在明顯缺陷。

一方面,其核心論據“陳震提及小米負面15次”始終未能舉例具體內容,甚至將陳震“爲小米事故澄清人爲因素”“分享小米車載周邊”等中性或偏向正面的內容納入“負面統計”,統計邏輯缺乏合理性;

另一方面,他說話過程頻繁磕巴,溝通節奏混亂,論證常堅持“網友觀感即事實”“互關變化即鬧掰”,卻未能提供支撐“針對性評價”的實質證據,所謂“證據”最終僅爲形式上的呈現,未形成有效論證閉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賽車星冰樂在質疑過程中,無意間曝光了車評領域的部分潛在問題:其一,車評人對品牌“負面提及”的統計可能存在主觀篩選標準,並非完全基於客觀事實;

其二,賽車星冰樂質疑陳震“收錢辦事”,但車評人商業化路徑往往通過接商單實現,相當於對整個行業公平性提出質疑;

其三,直播中賽車星冰樂表達出“只許誇、不許提壞消息”的隱性要求,與測評媒介“追求客觀評價”的口號形成矛盾,恐會加劇大衆對測評媒體公正性的信任。

從直播對線的核心目標“釐清質疑、傳遞觀點”來看,陳震通過清晰的邏輯與穩定的表達,有效傳遞了自身評價立場及專業觀點,守住了溝通主動權;

賽車星冰樂則因論據不足、表達缺陷及邏輯漏洞,未能實現“佐證質疑”的初衷,最終未能讓核心觀點獲得有效支撐。

綜合來看,這場圍繞車評立場的直播對線,以陳震在論證有效性與溝通效果上的優勢,完勝賽車星冰樂。

你怎麼看呢?

本文源自:三言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