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600學童距高雄工業區不到500公尺 環團籲加強監測預警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夕,地球公民基金會聯合立委舉辦記者會,呼籲加強校園空污監測及預警機制。(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夕,地球公民基金會聯合立委舉辦記者會,指出高雄共2座「特殊性工業區」爲林園及臨海工業區,根據研究,附近測有甲醛、乙醛、苯、環氧乙烷等一級致癌物及含氯污染物。進一步統計發現,臨海工業區周邊3公里共1萬餘名國小生就學,其中4600餘位學童的學校,更距離工業區不到500公尺,然環境部空品監測年報、空品指標均缺乏相關監測數據,當地師生不知情實際污染情況,呼籲加強校園空污監測及預警機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舉例,環境部的空品監測年報缺乏對「特殊性工業區」的監測結果說明,現有空氣品質指標(AQI)也無法反應區域的污染特性,位於重工業區附近的校園師生不知情當地污染的實際情況,也缺乏風險溝通,難以採取適當防護。
她建議,分成暖季4至9月、冷季10至3月,每半年向社會說明污染情形、並落實「社區知情」。當有害污染物濃度偏高,應有「警示機制」,以利校園採取適當防護。同時,含括特殊工業但非屬特殊性工業區的工業區,及常遭到臭異味陳情或違規的工廠,其空污監測制度也應儘早建立。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臺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則表示,根據現行作業流程,AQI值達到101以上才通知學校進行防護,隔日預報AQI值介於101至200啓動預警,前1日下午4時30分預報次日AQI值達401以上達停課標準,根據目前臺灣的空品狀況,此應變作業流程對學童的健康防護幫助很有限,遑論啓動預警甚至停課,建議教育部依據現況修訂,並依據WHO最新指引,下修各種情境的應變標準,要求各級學校落實。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強調,有些污染惡臭不構成急性危害,卻嚴重影響兒童學習專注力與社區生活品質,現行校園通報制度形同讓學校老師扮演空污偵測員,但老師無相關專業也無資源,環境部應建立專案列管與技術支援機制,主動介入學校污染事件調查與後續處理,不能將責任推回學校。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表示,近年來全國空污已有所改善,但包含工業區污染問題、有害空污監測結果整理與分析應寫入空品監測年報、社區知情權落實,未來還要再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