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硅併購“三箭齊發” 能否拯救盈利頹勢?
《投資者網》張偉
2024年,受產品供需失衡、產品價格下滑、出口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國內半導體硅片行業整體下行,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不及預期。
4月,有研硅(688432.SH)發佈的年報顯示,該公司2024年“增收不增利”,淨利潤同比下降8%。今年一季度,有研硅的營收、淨利潤又同比下降,業績下滑頹勢仍未扭轉。
不過,有研硅的雄心不減,自2024年11月開始,接連發布三個併購預案。有分析指出,若這三項併購計劃能夠完成,有研硅將從“材料供應商”向“全產業鏈玩家”轉型。未來轉型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連發三項併購
資料顯示,有研硅的前身爲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現爲中國有研集團)的半導體硅材料研究室。該研究室自1958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半導體硅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是國內最早從事半導體硅材料研製的單位之一。
有研硅與有研新材(600206.SH)、有研粉材(688456.SH)、有研復材等,均爲中國有研集團成員單位,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有研硅也在國內較早實現了集成電路刻蝕設備用硅材料的產業化。
營收構成顯示,有研硅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半導體硅拋光片、刻蝕設備用硅材料兩大類。2024年,這兩大類產品的營收佔比爲61%和29%,其他收入則來自半導體區熔硅單晶、半導體潔淨管閥件,營收佔比合計不足10%。
2022年11月,有研硅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計劃募資10億元,用於集成電路用8英寸硅片擴產項目、集成電路刻蝕設備用硅材料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幸運的是,有研硅的實際募資金額高達18.55億元,較原計劃的10億元超募了8.55億元。“蟄伏”幾年以後,資金充足的有研硅開啓了一些列併購計劃。
2024年11月,有研硅宣佈,籌劃以現金收購關聯方RST株式會社持有的DGT 株式會社70%的股權。據今年3月的公告顯示,本次收購交易價格爲5847萬元。
2024年12月,有研硅宣佈,與中國有研集團一起,向參股公司山東有研艾斯增資7.6億元。其中,有研硅增資3.8億元,增資完成後的持股比例爲28.11%。有研硅表示,此次增資主要用於加快公司在12英寸硅片領域的佈局。截至2024年末,有研硅對該項目已經完成了出資。
今年3月,有研硅宣佈,計劃以現金方式收購高頻科技約60%的股權,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據5月7日的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尚處於籌劃階段,具體交易方案還需進一步論證和溝通協商,最終能否實施及實施的具體進度均存在不確定性。
據公告介紹,DGT株式會社、山東有研艾斯和有研硅,同處於硅片產業鏈。其中,DGT株式會社是有研硅的下游企業,其生產的刻蝕設備用部件需要用到有研硅的刻蝕設備用硅材料。
有研硅高價增資山東有研艾斯,主要是爲了提升其產品的“段位”。目前,有研硅的產品主要集中在6-8英寸硅片,山東有研艾斯的產品爲12英寸硅片。有研硅表示,此次增資的目的,在於佈局市場高地。
收購高頻科技60%的股權,則是有研硅意圖進行多元擴張。有研硅表示,本次交易符合公司圍繞集成電路相關領域積極拓展新業務的發展戰略,有助於爲公司長期發展構建新優勢、賦予新動能,支持公司形成圍繞核心產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淨利潤已“兩連降”
有分析認爲,不到半年時間,有研硅接連拋出三項併購計劃,意在實現從“材料供應商”向“全產業鏈玩家”的轉型,實際上,或許也有提振盈利能力的考量。
據Wind信息,有研硅在上市前幾年業績亮眼。2020年至2022年,有研硅的營收從5.57億元增長至11.75億元;淨利潤從1.14億元增長至3.51億元,營收、淨利潤均實現了翻倍增長。
但在上市以後,有研硅的業績卻後勁不足。2023年,有研硅的營收爲9.6億元,2024年略增至9.96億元,但也未恢復到上市當年的水平。同時淨利潤“兩連降”,2023年爲2.54億元,2024年爲2.3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8%和8%。
一季報顯示,今年1-3月,有研硅的營收、淨利潤爲2.35億元、0.4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和13%。有研硅的盈利能力持續下滑,也與行業低迷有關。
根據研究機構SEMI的數據,2022年是半導體價格的高峰,從那以後,全球半導體硅片市場開始“走下坡路”。2023年,全球半導體硅片的出貨面積同比下降14.3%,銷售額下降10.9%。2024年,半導體硅片市場有所恢復,行業整體需求好於2023年。但產品供需關係仍然失衡,產品價格下滑,出口市場低迷。
與此同時,隨着半導體產業進入理性調整,被稱爲半導體行業基石的硅片市場也開始分化,特別是用於先進製造的12英寸硅片,較6-8英寸硅片更受下游客戶歡迎。這或許也是有研硅重金“加碼”山東有研艾斯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研硅收購高頻科技60%的股權,由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也更引人關注。資料顯示,高頻科技的主業爲集成電路超純水系統,若能完成收購,有研硅或將形成“硅材料+超純水材料”的雙主業格局。但目前高頻科技的財務數據頗爲神秘,交易完成後能否爲有研硅盈利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還存在不確定性。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A股另一家上市公司博天環境(已經退市)曾計劃以3.5億元購買高頻科技70%股權,但隨着博天環境深陷債務危機,這筆交易未能成行。交易失敗後,高頻科技進行了4輪融資,並接受了3期上市輔導。
高頻科技在其官網介紹中表示,公司打破了境外廠商對國內超純水系統高端市場的壟斷,是國內極少數能夠在芯片領域提供超純水系統的企業,亦是國內首傢俱備12英寸14nm芯片產線超純水製備能力的系統供應商。
另據工商信息顯示,高頻科技2018年的淨利潤就已經超過6000萬元,如今7年過去,加上其在超純水系統行業的獨特地位,有研硅收購高頻科技60%的股權,或許又將是一筆重金投入。
有分析指出,收購DGT株式會社,有研硅將進入到刻蝕設備部件製造環節,打破國際壟斷;增資山東有研艾斯,將產品延伸至12英寸硅片;收購高頻科技,將業務擴展至超純水系統。
有研硅併購的“三箭齊發”,其野心直指全產業鏈佈局。最終,有研硅能否通過併購完成業務進階以及提振盈利能力,投資者可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