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阻斷污染 守護羣衆健康

近年來,日喀則市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聚焦醫療廢物“產、收、運、處”全鏈條,持續強化監管與服務,全力築牢醫療廢物規範處置的堅固防線,切實守護人民羣衆健康與生態環境安全。

健全處置設施 保障規範處置

2013年9月,日喀則市開工建設了日喀則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一期項目,總投資845.63萬元;2022年,開工建設日喀則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二期項目,總投資2786萬元;2023年,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委託日喀則鑫宸環保服務有限公司作爲運營單位開展全市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和處置工作,服務範圍覆蓋全市18個縣(區)的醫院、疾控中心、診所及沿線鄉鎮衛生院。

目前,日喀則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有焚燒爐2座,總設計處理能力每年1825噸。通過嚴格控制焚燒溫度、停留時間等參數,配備先進的尾氣淨化系統,有效確保了醫療廢物能夠得到規範處置,且排放物達到國家環保標準。

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1至5月,日喀則市醫療機構共產生醫療廢物168.80噸,焚燒設施運行71天處理完成,平均每天處理量爲1.1179噸。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的規範運營有效阻斷了醫療廢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的污染,降低了疾病傳播風險,保障了人民羣衆的健康安全。”

爲加強對醫療廢物全流程的監管,日喀則市組織各產廢單位在全國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系統註冊備案,按時按要求填報電子轉運聯單,對轉運廢物粘貼含有二維碼的電子標籤,實行一物一碼。

通過在醫療機構、運輸車輛和處置設施上安裝智能監控設備,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實現了對醫療廢物產生量、分類情況、運輸軌跡、處置過程等信息的實時採集和傳輸。監管部門可通過全國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系統隨時查看醫療廢物的動態信息,對異常情況及時預警並進行處理。截至目前,日喀則市不存在醫療廢物非法轉移、處置等違法行爲,不存在醫療廢物流失風險。

健全制度機制 壓實各方責任

一直以來,日喀則市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結合該市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日喀則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醫療廢物收集轉運方案》,進一步規範醫療廢物收集運轉工作。2024年12月出臺的《日喀則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更是進一步明確了各方職責,確保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不僅如此,日喀則市按照《西藏自治區2024年危險廢物規範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方案》,緊盯危險廢物規範化環境管理評估要求,聯合市直相關部門深入各大醫療機構開展現場評估。同時,常態化深入各大醫療機構開展日常監管及指導工作,協助各大醫療機構規範收集、轉運、貯存危險廢物,按時按要求規範填報電子轉移聯單,嚴厲打擊其他廢物與醫療廢物混存、非法倒賣醫療廢物等多種違法行爲。今年以來,先後10多次深入各大醫療機構開展醫療廢物專項檢查,並積極協助產廢單位解決醫廢轉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聚焦關鍵環節 應對突發事件

日喀則市絕大部分偏遠地區、個體診所、村衛生室等“小散”醫療機構存在醫廢規範收集、轉運、貯存管理能力不強、認識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及時組織各產廢單位責任人開展專題培訓,重點講解危廢暫存間規範設置要求、全國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系統全過程填報要求等內容,進一步規範了各產廢單位危廢管理行爲,堵塞管理漏洞,解決了醫廢收集轉運“最後一公里”難題。

定日6.8級地震發生後,爲確保規範處置災區安置點醫療廢物,防止出現環境污染、疾病傳播等次生災害風險,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定日、拉孜縣過渡安置點,詳細瞭解其醫療廢物的收集方式、臨時貯存以及轉運頻率等情況,開展醫療廢物專項指導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環境安全隱患點,現場指導並要求立即整改。

日喀則市還制定形成《日喀則市定日縣、拉孜縣震後災區過渡期安置點醫療廢物規範化處置方案》,明確三方責任、收運處置方式等任務,要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按照每日一次的頻率及時收集、轉運安置點醫療廢物,嚴防出現環境污染、疾病傳播等次生災害風險,保障災區羣衆身心健康和環境安全,保障過渡期安置及災後重建工作順利進行。(扎西頓珠)